早在1939年,毛澤東就號召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他在《紀念白求恩》中指出:“白求恩同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誌對人民的極端的熱情……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此後,毛澤東還提出了要學習張思德雷鋒、焦裕祿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把他們看作是革命者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化身和榜樣。

這些典型人物,使中國共產黨保持和發揚了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和對人民群眾的政治感召力。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一批具有獻身精神的共產黨人作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作為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人民才先後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才得以作為社會主義大國,雄立於世界的東方。

毛澤東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不僅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而且還自己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在實踐上是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

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體現在他的“廉潔清正”。《井岡山反腐敗訓令》,印證了毛澤東對著力反腐的高度重視;“兩個務必”,反映了毛澤東對“曆史周期律”的遠見卓識;處決劉青山、張子善,表明了毛澤東對鏟除腐敗的堅強決心;“如果我腐敗了,全國人民就殺我的頭”,表達了毛澤東對自身拒腐防變的堅定信念。

毛澤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體現在他生活方麵的節儉。《曆史的真言——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紀實》記載了毛澤東這樣一件事:

剛剛入住中南海菊香書屋的第一年——1949年的冬天,屋內沒有暖氣設備,辦公廳的同誌準備為毛澤東安裝鍋爐和暖氣片,卻被他製止了。毛澤東說:“現在剛剛建國,需要辦的大事很多,這些小事以後再說。再說現在也沒有足夠的條件,即便條件好些了,也要先為全國的老百姓辦事情。我們共產黨人,無論辦什麼事情,首先要想到群眾,要時刻想著人民……”

毛澤東不但嚴格要求自己,對家人也極其苛嚴。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親朋好友紛紛給他寫信要求安排推薦工作。毛澤東特別囑咐秘書田家英:“凡是要求到北京來看我的,一律不準來,來了也不見;凡是要求我為其安排什麼工作的,一律謝絕。我這裏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不寫信。”一般親友是這個“標準”,特殊親友能不能“特殊照顧”?毛澤東的回答是兩個字:不能!

毛澤東的稿費使用,有明確的公開賬目。毛澤東從來不為他的子孫置私產,他的稿費全部用於國家建設或者支援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十分關心和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他曾諄諄告誡全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問題從群眾出發就好辦”,“為群眾服務,這就是處處要想到群眾,為群眾打算,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每日每時關心群眾利益”

早在1934年1月,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就強調:“我們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因為“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而如何去動員群眾呢?隻有切實關心群眾利益,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才能得到群眾擁護。毛澤東指出: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