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上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紀元。在其影響下,中國在1919年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它標誌著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促進了革命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的結合,促進了馬列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西歐發達國家,是在19世紀工人運動實踐基礎上創立的。它是關於人類社會如何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尤其是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理論和思想體係。
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馬克思主義分別從東麵的日本、北麵的俄國、西麵的法國傳入中國,並迅速形成了學習、研究和宣傳的熱潮。其中,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等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創辦《新青年》等進步刊物,成為傳播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進步社團和刊物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舉辦工人補習學校、工人夜校,建立工人俱樂部,培養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以及同工人運動的結合,孕育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中國共產黨。
1920年8月,在陳獨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裏2號《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在李大釗的主持下,同年10月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從1920年8月到1921年初,共產黨早期組織又相繼在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城市以及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地建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後,加強了研究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工作,並把它同中國工人運動進一步結合起來。
1920年9月,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將《新青年》改為黨的公開理論刊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隨後,又創辦半公開的刊物《共產黨》,介紹革命理論和黨的基本知識,推動建黨工作的開展。
中國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采取多種形式,建立並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陣地。比如北京大學李大釗、鄧中夏、高君宇等人發起的黨的學說研究會;上海陳獨秀、李漢俊、李達、俞秀鬆等人發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湖南毛澤東等發起的長沙文化書社和長沙俄羅斯研究會;湖北惲代英等發起的利群書社;天津周恩來、郭隆真等發起的覺悟社等。出版的報刊有武漢的《武漢星期評論》、濟南的《勵新》半月刊廣州的《廣東群報》等。
1921年7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成立,鄭重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黨的旗幟上,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拉開了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和分析中國問題,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序幕。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上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紀元。在其影響下,中國在1919年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它標誌著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促進了革命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的結合,促進了馬列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西歐發達國家,是在19世紀工人運動實踐基礎上創立的。它是關於人類社會如何從資本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尤其是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科學理論和思想體係。
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馬克思主義分別從東麵的日本、北麵的俄國、西麵的法國傳入中國,並迅速形成了學習、研究和宣傳的熱潮。其中,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等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創辦《新青年》等進步刊物,成為傳播新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進步社團和刊物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舉辦工人補習學校、工人夜校,建立工人俱樂部,培養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以及同工人運動的結合,孕育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中國共產黨。
1920年8月,在陳獨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裏2號《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在李大釗的主持下,同年10月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從1920年8月到1921年初,共產黨早期組織又相繼在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城市以及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地建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後,加強了研究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工作,並把它同中國工人運動進一步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