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7年反右派鬥爭開始,黨內“左”的錯誤逐漸發展,並最終演變為“文化大革命”,在此背景下倡導和組織的曆次學習運動,效果欠佳。正如鄧小平1978年所指出:“這些年來,應當承認學得不好主要精力放到政治運動上去了,建設的本領沒有學好,建設沒有上去政治也發生了嚴重的曲折。”
為了恢複黨在學習上的優良傳統,1977年8月8日,鄧小平在科教座談會最後一天發表的《關於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指出:“這些年來,由於‘四人幫’的破壞,在學風方麵出了不少問題,例如壓製討論、互相封鎖等。我們現在不同意見的爭論、討論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鄭重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在這場偉大的革命中,我們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因此,全黨同誌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他還強調:“當前大多數幹部還要著重抓緊三個方麵的學習:一個是學經濟學,一個是學科學技術,一個是學管理。學習好才可能領導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在鄧小平等老同誌的支持下,全社會開展了一場規模宏大、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真理標準的大討論。
改革開放以來,黨肩負起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使命。江澤民提出:“全黨同誌要努力學習,各級領導幹部更要帶頭努力學習。”“我們要在全黨興起一個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新高潮。”在《〈全國幹部培訓教材〉序言》中,他強調指出:“麵對國內外的新形勢,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曆史任務,就必須全麵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業務本領和領導能力,因此,切實抓好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學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更為迫切了。”
在江澤民的倡導下,全黨用三年時間開展了以“三講”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2001年江澤民在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議上提出“構築終身教育體係,創建學習型社會”之後,在全國很快興起了創建學習型城市和學習型組織的熱潮。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局外人往往看得更清楚。曾經多次訪華的新加坡資深政治家李光耀,在2002年發表談話說,中國人的求知若渴令他大為震驚,是中國人的“奮發好學推動了中國的進步”。
2005年4月,見證了蘇共垮台的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諾夫訪華回國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充滿活力和蓬勃發展的集體,因為他們“願意並正在向所有人學習”,“吸收現代文明中一切好的東西”。
2008年2月,胡錦濤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求:“各級黨組織都應該成為學習型組織,各級領導班子都應該成為學習型團隊,各級領導幹部都應該成為學習的表率。”在胡錦濤主持下,全黨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育活動和科學發展觀的教育活動,並推進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黨的十八大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是在全黨、全社會大興學習之風。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開學典禮上強調,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經濟、政治、曆史、文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麵的知識,領導幹部要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
中國共產黨這種善於學習、調整、吸納的能力,得益於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的熟練運用,得益於對中國傳統智慧和優秀文化的有效繼承。正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供的強力支持,使得中國共產黨在學習、調整與吸納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國的傳統智慧已成為當今中國最寶貴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