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指出:“指導一個偉大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曆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

正是基於這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使得中國共產黨1939年開始的學習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紮紮實實,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為了加強對學習的組織領導,中央專門設立了幹部教育部,負責全黨的學習。黨中央還成立了總學習委員會,由毛澤東親自任主任。總學委先後派出許多巡視團和巡視員,深入各重要機關、學校檢查學習運動進行情況,聽取各單位負責人的彙報。總學委還抽閱參加中央學習組全體高級幹部的學習筆記,推動了學習運動的深入開展。

1940年3月24日,中央發布了《關於在職幹部教育的指示》,規定以每年的5月5日——馬克思生日,為幹部學習節,各單位要總結全年的學習情況和經驗,並進行獎勵。1940年5月5日,是第一屆“五五幹部學習節”,中央宣傳教育部專門召開學習運動總結大會,並評選出39個模範學習小組,朱德被評為學習模範。

延安時期的學習十分注重聯係實際,把學習與整風結合起來。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整風運動。

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標誌著整風開始。此外,延安學習運動還通過音樂、舞蹈、詩歌、小說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擴大影響。著名的秧歌劇《兄妹開荒》、歌曲《黃河大合唱》、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小說《李有才板話》等,都對學習運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延安學習和整風運動,大大提高了廣大黨員幹部的馬列主義水平形成了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密切聯係群眾、重視和善於學習等優良作風,實現了全黨的空前團結,為奪取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不但重視學習,還善於學習。比如,中國共產黨領導戰爭的本領更多來自革命實踐,正如毛澤東所說,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在實踐中學習、摸索,創造了一套以遊擊戰為主的農村武裝鬥爭的戰略戰術,使革命力量不但在農村站住了腳,而且得到了很大發展。革命的星星之火呈現出燎原之勢。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不僅從全局提出了適合中國抗戰的持久戰的戰略方針,而且發展遊擊戰的戰略戰術,領導人民武裝勝利地進行了敵後抗日遊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創造性地總結出人民解放軍十大軍事原則,大大提高了軍事指揮藝術,領導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徹底勝利。

毛澤東把中國共產黨從農村進入城市形象地稱為“進京趕考”,為了“考個好成績”,他號召全黨“重新學習”,學會做城市工作和經濟工作。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利用高等院校和各種專業技術學校,培養大批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廣大黨員幹部迅速掀起了一個學文化、學知識、學業務的熱潮,較快地提高了文化素質,相當多的人掌握了管理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麵事業的本領。

為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毛澤東強調指出:“要把一個落後的農業的中國改造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我們麵前的工作是很艱苦的,我們的經驗是很不夠的。因此,必須善於學習。”他堅信:“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由此,中央下發了一係列指示、決定,要求全黨加強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學習,並把學習運動推廣到全國人民中,“使我們廣大幹部同人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武裝起來,”取得了明顯成效,成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的改造。

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係》,明確提出要以蘇聯經驗為戒鑒,總結我們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道路這一探索,貫穿於1956年至1966年全麵建設的10年中。這10年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曲折發展的10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學習和認識的10年。其間,我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犯了錯誤。而對錯誤的糾正,仍然離不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