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1 / 1)

六、“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

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之所以能夠團結和領導人民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根本原因在於始終深刻地把握時代的脈博,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保持了黨的先進性。

要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就要不斷學習。中國共產黨曆代領導人都能深刻地認識到,一個重視學習的黨才是充滿希望、富有生命力的黨,一個善於學習的黨才是能夠與時俱進、永葆先進性的黨。

近年來,為了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承擔起黨和人民所賦予的重任,中國共產黨人在學習製度上不斷完善。其中,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製度化、長期化,便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重大創新。

2015年11月23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28次集體學習。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係統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顧海良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並談了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誌認真聽取了他的講解。

中央領導人進行集體學習,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時任司法部長的鄒瑜請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孫國華為中央領導人講法製課,課題內容為《對於法的性能和作用的幾點認識》。

20世紀90年代,為了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江澤民把請專家講課以及與專家進行專題討論納入了中央決策的過程。在江澤民的建議下,1994年12月9日,第一次法製講座在中南海舉行。

8年後,中央領導集體學法再次啟動。2002年12月26日,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時,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集體學習“要作為一項製度長期堅持”。至此,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作為一項製度被固定下來。

從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內容來看,也不再局限於法學領域,而是涉及經濟、文化、衛生、科技、外交、黨建等十多個領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續堅持集體學習製度,並有新的發展。2012年11月17日,中共十八大閉幕後的第三天,中央政治局舉辦第一次集體學習,主題是“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學習來開好局、起好步,在第一時間就組織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一次集體學習,傳遞的正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揚黨的學習傳統的新行動信息。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以來,集體學習也呈現出一些新特點:課堂搬到紅牆外;自學、互相學習;部級官員當講師。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各領導就從中南海出發,分乘兩輛大巴車,集體來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參觀創新成果展示,並在現場進行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