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青幹班學員(中)(2 / 2)

T教授的演講題目叫《美國市民及市民文化》。

T教授一開始就提醒大家注意他的穿著打扮:“你們注意到沒有?我穿著藍色的襯衫,卻打了條紅色的領帶?在美國,共和黨人的顏色是紅色的,民主黨人的顏色則是藍色的,我這個打扮,就是美國市民基本的心態:我認可你共和黨,但也不排斥民主黨,我對你們二個黨都抱有一定的希望,誰表現好,我就投誰一票。”

這個開場白有點意思。

T教授還很自豪地說:“我原來一直以為,我們這些出國多年在美國搞文化研究的人,比美國人懂華夏,比華夏人懂美國,對吧?但是,我現在又有新的認識:有的美國朋友告訴我:他認為我甚至比美國人更懂美國。這讓我有些‘受寵若驚’了,要知道,美國人的性格,對朋友,他是不說假話的。”

聽到這裏,大家都笑。

T教授接著道:“後來我就琢磨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比美國人更懂美國?我想,還是因為文化的關係。因為我們有雙重文化的觀照,我們有一個求實的思考,我們把我們在華夏的經曆,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把我們對世界認真觀察和分析變成學術的一部分,盡可能客觀地思考,上升為理論,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比美國人更懂美國,更看清他們的優點和不足。”

隨後,T教授從二十五個方麵介紹了美國市民(公民)的品格和文化,確實了解得很深,很透徹,他還強調:美國市民,就是美國公民。英文Citizen,公民與市民是一個概念,而在華夏文化裏,公民與市民有不同的區分。

關於華夏與美國的關係,T教授的觀點與華夏官方的觀點竟然高度一致:兩國關係已經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也好不到那裏去,壞也壞不到那裏去。妖魔化華夏或者妖魔化美國其實對雙方都不利。

T教授講到: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對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政治參讚和秘書謝偉思、戴維斯說過,如果美國和延安合作,中國可以全麵開放,對美國投資給予最優惠待遇。所以的開放思想比鄧小平還早40年。但曆史沒有給會。

最後是提問時間,有人提到以色列問題,T教授談到:猶太政治集團影響了美國外交決策。猶太人有五六個全美國的組織,非常團結。他們還有很多基金會,各司其職。他們有的基金會,重點資助、培養猶太青年研究國際問題,將來可在國家決策上發揮作用。有的基金會專門作遊說和培養支持民選官員,如果有一個市長在地方很有政績,明年要選或者是幾年以後要選國會議員,這個基金會現在就已經在資金上支持他了,他們的眼光放得很遠。

也就是說,在美國,最重視“後備幹部”的,是以色列人!

……

過了幾天,又是大課,這回是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洪親自上陣,題目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三個代表”,民間戲稱“戴三個表”。

李洪講到: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始於毛,成於鄧,發展於某某同誌,也就是現任總書記。

三代核心,盡在一語。

校長講課也曝料:某前總書記當政時,曾經準備取消政府各部門黨組,這個十分危險。

李洪講到:這十幾年華夏一沒戰亂,二沒動亂,三沒內亂,是發展自己的最佳曆史時期,雖也有風波,但一一化解,期間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申奧成功。都是大喜事,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執政意識乃至執政藝術大不同以往。

很樂觀!

聽了李校長的講話,胡晨陽有個感覺:李校長太樂觀了,在他嘴裏,當今華夏就跟宋晴兒在一首歌裏唱的那樣:“趕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似乎少了一點憂患意識?

也不知李校長是不是自己也覺得一味歌功頌德有些“單調”?就又曝料:最近有一,叫《落日的輝煌》,你們要找來好好讀一下,這本書的出版,是有特殊背景的,是總書記在與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談話時,特意提到清代“康乾盛世”,總書記認為:從世界眼光看,康乾已經落後於世界潮流了。正是在“康乾盛世”的同一個時間,在地球的另一端,工業文明正在萌發,資產階級革命正在進行,思想啟蒙運動正在蓬勃發展,而華夏則由一個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國急劇地墜入落後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胡晨陽的理解是:總書記本人對所謂“盛世”是有清醒認識的,隻是,下麵有人一味要描繪出一個所謂“太平盛世”啊。

有意思!

下課後,胡晨陽回到房間,同寢室的學員姚大慶說:“聽得我想睡覺。”

後來,又來了幾個同學聊天,大家談到一些社會現象,結合“太平盛世”之說,有同學道:“什麼‘太平盛世’?不說別的,老百姓看病就越來越難,我們**如果連醫院都管不好,怎麼談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