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七、村中議事(2 / 2)

看看商議的差不多了,馬宇說道:“我看了看,全村沒有幾個識文斷字的,這樣下去不行,要立即找個教書先生,大家努力去找,不管多少銀兩都要請來,具體束脩由村裏出,屆時全村的人都要來學習。”

趙伍立即說道:“咱們大字不認識一個,識文斷字的事情恐怕不行。”

張其也搖頭:“咱們打仗報仇可以,識文斷字太難了。”

馬宇說道:“三十五歲以下必須學,年紀大的建議也來學。靠山村以後要發展,隊伍要壯大,不識文斷字,是不行的。趙伍,要是你接到一個命令文書怎麼辦,難道你說不識字就不看了不執行嗎,影響了軍機大事,會導致很多人要掉腦袋的。”

趙伍低頭囁嚅道:“可是,可是.......”

馬宇說道:“沒有什麼可是,這也是軍令,我也要參加學習識字的。”

“是。”趙伍起身應道。

“我們到哪裏去找教書先生呢,這周圍十裏八村的,也沒有一個識字一籮筐的。”孫從歎了一口氣說道。

“不論何人找來了教書先生,獎糧十斛(一斛約為後世五十斤)。”馬宇沉聲說道。

“啊!”

“什麼?”

“十斛糧食!”

屋子裏一片驚呼,就連沉穩的二叔也坐不住了,驚的站立起來。十斛糧食可不是個小數目了,村子裏現在誰家都沒有這麼多的餘糧。

“是的,糧食十斛,絕不食言。”

“你,你,你,”三叔瞪大雙眼看著馬宇擺擺手道:“這個不算,宇兒的傷還沒有好徹底呢。”

“我的傷已痊愈了,沒有問題。”馬宇也被逗樂了“獎糧十斛,你們聽清楚了吧。”

“可是,目前全村都恐怕都沒有這麼多餘糧,更沒有銀兩去買,哪裏來這麼多糧食呢?”二叔驚道。

學習這個事是慢工出細活,不能拖,一定要快,否則帶著一幫文盲難成大事,三言兩語又說不清楚,馬宇說道:“就這麼定了,盡快讓大家都知曉,不論何人,想方設法隻要找來教書先生,我獎糧十斛,必須的。教書先生必須通過我們的考核,每月束脩為穀物十斛或相應的銀兩。”

“天啊,每個月都十斛啊!”

“十斛啊!”

本來馬宇想自己可以教大家認字學習,但是漢朝文字通常都是篆書、隸書、草書,這些都不是自己的特長,甚至大多數都不認識,更不要說能不能寫了,總不能上來教他們簡化字吧,所以還是另請高明為好。

“另外,咱們還需要木匠,鐵匠,看病的郎中等等,這些人才越多越好,他們的費用都由村裏統一來付,鄉親們可以四處聯係,咱們需要很多各方麵的人才。”

馬宇看著驚愕的鄉親們,心中想道:“隻要能把這幫人的文盲帽子摘下來,達到能寫能看的程度,同時也開拓了視野,每個月才十斛,還真不算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