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榮被打得像老鼠一樣亂竄,帶著手底下的家奴一口氣跑到了潞水東岸。
正在走投無路之際,他的家奴義不容辭地站了出來,給他指了一條光明大路—死路。家奴趁其不備,手起刀落,整個世界清淨了。孫萬榮死了,讓武則天鬧心不已的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武則天宣布大赦天下,改元神功(公元697年)。戰爭平息後,武則天派遣武懿宗、婁師德、狄仁傑分別在黃河以北各地安撫百姓。
河內王武懿宗打仗不行,安撫百姓卻很有一套。那些被契丹軍隊脅迫帶走的大唐子民以為戰爭結束了,可以老婆孩子熱炕頭了,可迎接他們的不是親人的笑臉,卻是冰冷的刀鋒。
武懿宗把他們全部當作內奸叛徒,將其剖腹取膽,手段極其殘忍。一時間,黃河以北的老百姓把河內王武懿宗跟殺人狂魔契丹將領何阿小相提並論,說“唯此兩何,殺人最多”。
這還不算完,隨後,武懿宗又向武則天提出了一個更為變態的建議,把黃河以北投靠契丹的老百姓全部滅族。
這時候,有人實在看不過去了。這個人叫王求禮。記性好的朋友應該還記得,當年武則天要把馮小寶弄進宮裏搞建築,就是王求禮上疏要把馮小寶閹了再進宮,少惹麻煩的。
在王求禮的事跡材料裏,還有這麼一件事,能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是一個剛直的猛人。在武周與吐蕃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因朝廷軍費開支太大,擔任內史的豆盧欽望就出了個主意,要求九品以上的京官每個人拿出兩個月的薪俸捐作軍費。
王求禮直接找到豆盧欽望質問:你工資高,捐兩個月的工資不影響生活,我們低級別官員就那點工資,還要養家糊口,都捐了,讓全家喝西北風去啊!後來這個事就不了了之,但卻成全了王求禮求真務實的名聲。
武懿宗放著契丹軍隊不打,卻對自己的百姓大開殺戒,如今又要誅殺全族之人,這讓王求禮實在坐不住了。
時任左拾遺的王求禮站出來了,他說:“這些投靠契丹的都是手無寸鐵的貧民,他們打不過契丹軍隊,為了活命才被迫跟隨契丹,根本沒有反叛的想法。武懿宗率領數十萬大軍是去打仗還是組團旅遊?沒見著敵人的影子,自己先跑得沒影,現在又把責任全推到老百姓身上,他這是不忠的行為,請把武懿宗殺了向屈死的百姓謝罪!”
武懿宗被駁得啞口無言。
司刑卿杜景儉也上奏,認為那些人是被脅迫的,請求武則天不要追究。
在王求禮和杜景儉的力諫下,武則天最終沒有采納武懿宗的餿主意,剛剛被契丹蹂躪過的人民和土地總算逃過了這一劫。
平定契丹後,武則天將武承嗣和武三思同日拜相,但僅僅九天之後又將其雙雙罷免。由此可見武則天內心是很矛盾的,想扶武家子弟,但終究爛泥扶不上牆。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武則天進行了一係列的人事調整,幹部問題永遠是大問題。
可以不誇張地說,這次人事調整穩定了帝國朝綱,是武周化為李唐的一個重要節點。
老實人婁師德出任門下省最高長官納言(即侍中);
被酷吏整得死去活來的魏元忠出任考察百官的肅政中丞;
與徐有功並稱“徐杜”的杜景儉也受到重用,被拜宰相;
而在平定契丹及來俊臣一案中均有上佳表現的姚元崇(後來的開元名相姚崇),被破格提拔為夏官侍郎,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這其中有一個人值得大書特書,他就是因安撫百姓有功的狄仁傑。在這次調整中,狄仁傑出任鸞台侍郎(相當於中書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