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為大,還是學問為大,決定了他們的人生歸宿,人生的價值也就各有高低。
李斯在離開師門後就直奔自己的理想之地而去,也就是他認為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秦國。當時諸國之中隻有秦國既有吞並天下的野心,又有雄厚的實力。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堅定地認為,隻有秦國才能為他提供建功立業,實現個人富貴的最佳機遇。
李斯的態度是積極的,有才能就應該讓別人知道,就應該用才能為自己贏得應有的財富和名位,否則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這是李斯內心的獨白,他的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更大的功名利祿,他並不打算為自己的價值觀留下一塊遮羞布。
不管怎麼說,李斯並不是一個戴著“仁義”偽善麵具的人。他用兩隻鼠的命運告訴人們,他隻是苦於貧窮,才想到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卻引來司馬遷和後來人站在他的慘淡結局的角度去審視他當日投身於秦國的行動,得出的結論是,這一係列行動隻是李斯實現政治野心的手段。
野心是野心家的通行證,隻有理想抱負才是英雄的墓誌銘。所以李斯不是英雄,隻是一個野心家。不管司馬遷和後人如何評說,不甘於老死於上蔡的李斯勇敢地邁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大膽的一步,與命運做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抗爭,他並不僅僅隻是想要做一個權力場上的機會主義者。
李斯潛心學習帝王之術,希望用自己的才華去兌現想要的名利。他帶著滿滿的自信,滿滿的才華奔著秦國而來,猶如當年的商鞅。估計連他自己也沒有料到,自己有一天會順風順水位極人臣。盡管他從不懷疑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李斯身上具備一切成功者必備的素質,有野心,有才華,有機遇,他的成功在諸多因素的催發之下成為一種必然,個人為大勢裹挾,半推半就成了後來的樣子。
李斯希望能夠幫助始皇帝下一盤很大的棋,也為自己布一盤更大的局。
李斯明確地告訴秦王,他與眾不同,與其他六國的王不一樣,與古往今來所有的王都不一樣。他是王上之王,萬王之王。他建議秦王去實現兼並六國、統一天下的宏偉帝業。並且提出雙管齊下的手段,利用金錢和武力從內外兩方麵對東方六國的上層進行瓦解。
李斯策劃參與了滅六國的戰爭,並在統一之後幫助秦始皇規劃政權建設,製定鞏固統治的各項製度。這一時期,李斯剛50歲到60出頭,正值政治經驗豐富的年齡,他的政治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經過十餘年的兼並戰爭,秦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李斯的富貴大夢和他的政治理想正在一步步得到實現。雖然閉上眼,廁中鼠依然會眨著那雙倉惶的眼神盯著自己,但是他知道,他已經可以和倉中鼠們一起坐下來,談談人生和理想了。
從踏足秦國的那一刻起,儒家思想在李斯的身上就隱而不見,他的所言所行無不透露出法家的色彩。一個成功的仕途經營者,無疑也應該是一位出色的社會學家。李斯身上有著戰國末期事功之士的性格特征,他對當下的政治形勢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深知儒家的仁政理想在現實社會裏與文人的空想也差不多。
一個人若是逆潮流而動,那麼就有可能會處處碰壁,最終一無所獲。
李斯做了兩年多的舍人,又做了大半年的郎官,一直都沒有將自己的老婆孩子接到鹹陽來。李斯是個謹慎之人,他眼看就要實現倉中鼠的人生理想,可他的心態還是廁中鼠,倉皇不安,謹小慎微。他沒有貴族的優越感和安全感,他有著嚴重的投機心理。他沒有勇氣孤注一擲,他怕有一天輸個底朝天,終點又回到起點。嬴政好像是看穿了他的這種心理,將其封為長史。李斯這才張羅著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接到鹹陽,他要真正做一個鹹陽人,一個有著高官顯位的貴族,他要全心為大秦國效命。
從當年決定辭去楚國上蔡郡小吏這個沒有前途的末流公務員之職算起,李斯已經在這條路上苦苦打拚了十一年。他所經曆的艱難困頓、心路起伏是外人無法體會到的,人們隻看到喧囂與榮光。李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他相信自己有一天會苦盡甘來。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李斯卻沒有想象中輕鬆愜意。能夠在最強大的秦國的中央政府當上官,雖然沒能位列三公九卿,也是普通官員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李斯憑借自己的政治才能與心機,一步步走向自己的權力巔峰。秦吞並天下以後,李斯成為秦王朝的丞相,實現了他成為官倉鼠的宏偉願望。李斯與嬴政密切配合三十餘年,秦王朝幾乎所有的重大措施都有李斯的參與。不過李斯並沒有飄飄然,他很清楚,自己的一切都與始皇帝分不開,他的命運與嬴政是緊緊聯係在一起的。
他的兒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回鹹陽探親,李斯在家中設宴,文武百官聞風而來,門前車馬數以千計,熱鬧非凡。此情此景,讓李斯感慨萬分。他說:“嗟乎!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太盛’,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
我的老師荀況曾經對我說過“凡事都不要搞得過了頭”。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裏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這樣的高的位置。榮華富貴已到極致,事物發展到最後,都會盛極而衰,我李斯的歸宿又會在何方?
李斯在人生的鼎盛時期,內心卻對自己的前途命運產生了惶恐。
為了握住好不容易得來的榮華富貴,多年以來,李斯處心積慮,設法把自己的利益與嬴政捆綁在一起,他把他的女兒都嫁給了嬴政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都娶了嬴政的女兒。盡管如此,嬴政的大兒子扶蘇和小兒子胡亥卻不是他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