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IBM期望蓋茨能有所作為。當時的IBM是硬件業界傲視一切的巨人,以占到大型計算機市場份額的80%而著稱。誰都認為IBM帝國是不可動搖的。
但是IBM也有其致命的弱點。事實上,它在小型計算機領域已經滯後,所以希望在一年以內在市場上推出自己研發的個人電腦。開發新計算機的競爭是極其激烈的,一種機器剛麵世,馬上另一種性能超過它的機器就出現了,因此要求研發工作者有迅速反應能力。在這個領域的戰略中不得不丟開全靠自我研發的定見。IBM與微軟簽訂了操作係統的進出口許可合同。
比爾·蓋茨向IBM的研發團隊提議,研發用的機器是否可以采用裝有16比特的微型中央處理器的個人電腦。
當時蓋茨手頭並沒有操作係統。他從一家公司收購了簡單的操作係統並加以改良,這就是後來的MS-DOS。
由8比特向16比特的轉換正是對時代動向的一種預見,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想法,它使計算機由玩具變為真正的商業工具.
這是蓋茨敏銳的洞察力,他看到微型電腦將淩駕大型電腦造就一個巨大的市場。
IBM通過采用允許別的公司自由複製的開放式結構這一英明決斷,抓住了確立個人電腦的世界性標準的機會。蓋茨的微軟公司在這個轉換期作出了巨大貢獻。
改良後的這一係統就是微軟操作係統,即MS-DOS。它裏麵包含了今天的Windows的基礎。擁有MS-DOS最初的許可證的IBM把這個係統命名為PC-DOS。PC——個人電腦誕生了。
1981年,蓋茨邁出了麵向未來的第一步。
孫正義和蓋茨正是兩個數字化時代的英雄,他們被太平洋隔開,彼此相對,無言地對抗。
這是聖誕節。
歲末的忙忙碌碌給都市帶來了生氣,過年的喧囂發出嘈雜聲。這個時候,一個狹窄的辦公室裏,電話鈴聲一直在響。
1981年,日本正處於經濟繁榮之中。那一年,寺尾聰的《紅寶石戒指》獲得了唱片大獎。動畫片《機動戰士剛達姆》大受歡迎,它的塑料模型出售時還有贈品,《博士斯朗普·阿拉雷》的產品驚人地暢銷。
孫正義從1000萬日元資本金中拿出800萬投入當年的電子展覽中,可營業額隻有可憐的30萬日元。為了籌集過年所需資金,孫正義正在為擺脫資金窘境而在東京四處奔走
孫正義的公司——日本軟銀從福岡遷到了東京。雖說如此,其實辦公室隻是借了市穀站附近一家染色會館二層一個經營綜合研究所裏的兩張桌子拚成的。傍晚時分,剛從外麵回來的孫正義急忙跑到電話前,拿起話筒。
“您知道上新電機嗎?”對方說話帶著關西口音,自稱是上新電機的藤原睦朗。
這個企業名字孫正義從來沒有聽說過。
打電話的那個人似乎對孫正義的回答有些失望,不過馬上開始介紹自己公司的情況
那年的10月24日,在大阪的日本橋,日本最大的電腦專門店“J&P技術園”開張了,他們大張旗鼓地搞了開業優惠銷售。藤原開這個電腦專門店的源由是作家小鬆左京曾來到上新電機,說“個人電腦在東京賣得這麼好,在大阪怎麼會沒有呢?”。在藤原的指揮下,這個店僅僅用了十一天,就達到6400萬日元的驚人營業額,還得到了媒體的大規模報道。硬件的銷售產品是NEC的PC-8001、夏普的MZ-8和富士通的FM-8等。
雖說一個在東京,一個在大阪,但要是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話,理所當然應該知道這個新聞。對藤原來說,失望是一方麵,更多的是驚詫於孫正義的無知。
那個電腦專門店――J&P的銷售場地總麵積300平米,在此之前的電腦店,最多隻有10平米左右,與此相比,J&P足足有它們的30倍大。雖然硬件還算齊全,但以後將成為重點的軟件卻很缺產品。為此藤原在尋找能夠負責給他們供應軟件產品的公司。
孫正義感到很疑惑,不過隻是不停地發出感歎的聲音:
“真厲害啊!”
從孫正義看來,一麵驚歎於這麼厲害,竟然有超過300平米的電腦專門店,一麵又有點半信半疑。
(“是不是大阪商人的虛張聲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