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曾想,老頭又蹺起腳來,讓張良給他穿鞋。
這老頭的手腳也沒壞,真是過分,這年頭學雷鋒真有一定的難度啊。
不過,送佛送到西,好人就要做到底。
張良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了鞋。
本以為能得到類似於“年輕人不錯啊”“謝謝小夥子”之類的感激話,沒想到這老頭非但不謝,反而仰麵長笑而去。
活雷鋒都死絕了嗎?自己是傻子嗎?
就在張良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這老頭又返回到橋上。
張良本想開口大罵一頓,沒想到這老頭倒先開口了:“你小子是可教之材,五天後的早上,在這裏等我。”
自己中頭彩了嗎?難怪左眼跳得厲害,原來秘密在這裏啊。
張良極其興奮地度過了五天。
五天後,張良在雞鳴時分就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晚了老頭一步。
幾天沒見,老頭的脾氣漸長,臨走前訓斥張良:“和老者約會,怎能遲到?五天後,再來。”
結果,第二次,張良還是晚老頭一步,又被老頭訓斥了一番:“五天後,再來。”
靠,這老頭是不是閑著沒事,玩我啊。
張良本不想和這老頭玩了,但咽不下這口氣,他不信就次次都會比老頭晚到橋上。
第三次,張良發了一個狠,半夜就動身來到橋上,沒見老頭的影子,張良知道,這次他贏了。
稍後,老頭現身,看見張良後,十分高興,立即交給張良一本書:“好好讀這書,你將來是要輔佐帝王的。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這本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再來見我。”說罷,揚長而去。
這本書正是傳說中薑子牙所著的《太公兵法》。
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的神秘人物: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也稱“圮上老人”。他讓張良拾履穿履,三次赴約,就是要教育張良學會“忍”,畢竟,靠一已之勇,小打小鬧,搞恐怖襲擊抗秦是行不通的,做大事要把目光放遠才行。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可見,黃石公的預言非常準。
決定和大秦死磕的張良豈能錯過這種好機會,於是,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後來感到身單勢孤,難以立足,便準備率眾投靠景駒。途中正好遇上羽翼未豐,向項梁求援的劉邦,兩人腥腥相惜,相見恨晚。於是,張良果斷地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跟從劉邦。
張良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的確讓人佩服,他能“轉舵”明主,才有了以後的飛黃騰達。而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就把別人的部隊給收編了,這種能耐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劉邦真的太強了,他能不停地收集到各種人才,這是他日後能成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