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大規模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在使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的同時卻極大地提高了勞動
生產率。另外,現代工藝可控製性也比較好,降低了釀酒過程中的風險。因此,高齡
的王阿牛,希望下一代的釀酒師們能在充分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進行合
理創新。
七、神仙般絕世獨立,瀟灑超脫
紹興人都喜歡把王阿牛師傅稱作“活酒仙”,王阿牛師傅和藹地笑著說:“這應該
是大家對我釀酒技藝的充分肯定,我心裏感到很高興。”但是相對於“活酒仙”,他還
是更喜歡中國食品科學與技術委員會於2004 年授予他的“黃酒博士”這個稱號。雖
然“活酒仙”這個稱號聽起來頗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但是真正接觸到王阿牛師
傅,筆者頓時理解了人們之所以這樣稱呼他的更深層的原因。這個稱呼,不僅僅隻
是大家對他釀酒技藝的肯定,更是流露出人們對他為人處世超脫精神的一種讚賞之
情——“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他除了對黃酒懷有滿腔熱情外,好像
別無他求,頗似神仙那樣絕世獨立,瀟灑超脫。
王阿牛一直以來都有個習慣,就是每天摘抄有關中國酒文化的知識,整理成讀書
筆記,現在筆記本已經堆了好幾摞。
這麼多年來,不管自己擔任的職務多麼高,獲得的榮譽有多少,王阿牛依然保持
著勞動者的樸實本性,從沒想過為自己、為家人謀求任何利益。王阿牛一直住在原來
廠裏分的房子中。
王阿牛師傅俯身寫下自己的願望
—— 繼續培養徒弟
王阿牛有個習慣,每天摘抄有關中國酒文化的知識,
整理成讀書筆記,現在筆記本已經堆了好幾摞
留住傳承人二六四
八、子承父業,父子情深
他唯一的兒子從小就跟著自己在廠裏圍著酒缸轉,耳濡目染,長大後兒子也進了
“會稽山”工作。問起兒子選擇跟父親從事一樣職業的原因,王阿牛師傅直言不諱地
笑著對我們說:“是我讓他進酒廠的,當然他自己也是喜歡做的。”筆者采訪的很多傳
承人,他們都普遍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繼續從事跟自己相同的職業,因為個中滋
味,酸甜苦辣,隻有自己心裏最清楚,自然不希望孩子再受同樣的苦。麵對這位讓兒
子從事與自己相同職業的老人,定然是把自己對黃酒事業的熱愛寄托到了兒子身上,
希望把兒子也培養成為熱愛紹興酒事業的接班人。
兒子王新潮也像父親一樣跟酒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退休前是釀酒總公司經營
科科長,主要跑黃酒經營這方麵的工作。提起父親,兒子的言語神色中難掩自豪之
情。他說:“我八歲時就開始跟著老爸在廠裏跑。我老爸對技術可以講是精益求精,
不管多冷的天,每天晚上他都要到廠裏的每個車間巡視一遍。每一個組,每一缸酒,
他都要用手去摸,我一開始覺得很好奇,就拿了
個溫度計跟在老爸後麵,老爸用手去摸,摸好了
告訴我這缸酒是25.8 度,我就用溫度計去量,
果然是一點不差。然後我就用粉筆在酒缸邊上
寫上25.8 度。寫完之後再換一缸,就這樣一組
一組寫下去,準確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我
心裏特別佩服老爸,覺得他太厲害了,居然用手
就能測量出溫度。就連0.5 度他都能用手摸出
來。大家都很佩服我老爸,別人都是靠化驗,他
是用嘴巴嚐一下,然後酒精度、酸度、糖度全部
都能報出來,而且報出來以後的結果跟化驗結
果完全一致,沒有什麼誤差。雖然老爸釀酒多
年,但是從來不喝酒,他說,一旦喝了酒,舌頭對
酒的感覺就不準了,麻木了。”
相關知識
開耙:紹興黃酒釀製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為確保發酵順利進行,在原
料落缸一定時間後必須適時“開耙”。所謂“開耙”,就是將木耙伸入缸內進行攪拌,
作者與王阿牛合影
王阿牛夫婦照片
傳統技藝(傳統手工技藝) 二六五
作用有二:一是調節醪液溫度;二是適當供氧,增加酵母活力,同時排出醪液中積聚
的二氧化碳。開耙操作是整個紹興黃酒釀製過程中最難掌握的一項關鍵性技術。
酒頭腦:在紹興,開耙師傅又稱“酒頭腦”,是釀酒作坊的掌門人。
傳統醫藥胡慶餘堂中藥文化代表性傳承人馮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