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四個轉變”,有所不為更要有所作為(2 / 3)

童名謙隨之主政邵陽。期間,因為他“沒魄力,沒權威,連縣委書記都不買他的賬”,有邵陽網友稱童名謙為“童支書”,諷其水平隻能當一個村支書。

2012年2月,童名謙再次履新衡陽,他發表就職感言說,他將嚴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大家不做的,我首先不做。”

然而,童名謙此時大概沒意料自己再次坐在了火山口上——已滋長多年的衡陽各級人大選舉中的賄選問題,在2012年底的換屆中再度上演,省、市兩級人大代表幾乎全部卷入賄選。其中,三名花了錢卻落選的企業老板曾在辦公室堵住童名謙討要說法,童名謙作出批示,要求將錢款予以退還。這份批示日後成為其玩忽職守的重要書證。而“正常的做法是,當場拍桌子,批示調查,哪有批示退錢了事的?”為了不得罪人,為了自己順利當省政協副主席,童名謙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盡管最終童名謙如願以償,但隨著衡陽賄選案發,2014年1月2日,童名謙還是因涉嫌玩忽職守罪被中紀委“雙開”。8月18日,童名謙以玩忽職守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有人說,廉潔隻能代表童名謙的一個方麵。無論如何,童名謙的官當得不成功。

可見,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而不是“一些壞事不參與”就行了,因為不作為,就是失德。因此,作為黨員幹部“不要想著不做事就不會錯,不作為就是錯!”

“功崇惟誌,業廣惟勤。”鄧小平同誌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麵向未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幹,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要靠實幹。”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因此,正確認識守規矩與幹事業的關係,以守規矩的良好素養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和事業中去,為人民建功立業,這是每一個黨員幹部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守規矩題中應有之義。

2015年2月下旬,人民日報社組織編寫的《習近平用典》一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麵向全國公開發行。梳理《習近平用典》一書中,習近平同誌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誰?答案是蘇軾。共引用蘇軾的7個名句,並多次表示他很喜歡蘇軾的一句話——“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他對蘇軾的青睞可見一斑。

蘇軾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家身份為中國人民所熟識,而他其實還有著另一個身份——政治家。他從政為官40年,曾經曆過三次巨大的貶謫生涯,但一直堅持為官以民為本,堅持做人以廉為首,理政以廉為上。即使是在被貶後,仍然專注於為民辦實事。在徐州,他親自帶領官員防洪、築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築蘇堤;在廣東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飲用。此外,各地的東坡井、東坡書院,惠州的東坡孤兒院,海南的東坡醫所……也都是蘇軾為民創下的實績。

這與習近平同誌提出的好幹部的標準是非常契合的,他曾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鮮明地指出,好幹部的標準,大的方麵說,就是德才兼備。新時期好幹部的標準是什麼?他概括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黨員幹部必須恪守執政為民之責,謀實事,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實幹創業,不圖虛名,不務虛功,腳踏實地;敢擔責任,勇於直麵矛盾,善於解決問題,能夠以身作則,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在具體工作中,每一個黨員幹部要時刻保持積極主動,該自己幹的工作,積極主動去幹好;該自己配合的工作,不遺餘力地配合好,不推諉不扯皮。紮紮實實地幹好各項工作,堅決做到不以事小而不為,不以事雜而亂為,不以事急而盲為,不以事難而怕為。

3.以服務為導向,變“謀私利”為“謀眾利”

鄭板橋有詩雲:“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對所有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

我們的學習楷模雷鋒,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年僅22歲。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短暫的一生中克己奉公,助人為樂,為集體、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學習。

我們舉一個他甘願當“傻子”的例子:1960年8月,雷鋒所在連隊駐地撫順發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奮戰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麵,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誌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隻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因雷鋒熱於助人,所以“雷鋒”二字已在中國內地經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詞。毛澤東語1963年3月5日親筆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並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習近平主席指出,雷鋒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

當今,在對待權力的問題上,我們一樣要正確處理好貢獻與索取的關係,變“謀私利”為“謀眾利”。“謀私利”是講,有的人認為權力的價值在於滿足自己個人或少數人的私欲,有了權力就有了一切。我們看那些落馬的無論是“老虎”還是“蒼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私利都是他們的“典型行為”。

2014年9月,廣西博白縣鬆旺鎮龍垌村5名村幹部,在協助鎮政府給村民辦理農村低保、危房改造申報過程中,先後收取並私分村民“好處費”共5.95萬元。低保戶的低保金,本就是貧困戶群眾的最低生活保障資金,是這些困難群眾真正的救命錢,然而這些村幹部,居然可以置黨紀國法不顧,置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良知而不要,厚顏無恥地向這些極困難的群眾索取“好處費”,這樣的錯誤行為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去謀取私利,已經辜負了群眾的信任和重托;貪汙受賄,更是觸犯了黨紀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