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們的黨魂、國魂、民族魂。從他光輝的一生中,我們最能夠體會到什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周恩來身居一國總理的高位,官不可說不大,但他從不以官位自居,以權謀私。他始終堅持自己就是群眾之中的一員,他平時外出開會或到基層視察工作,喝茶、吃飯、洗衣都是自己付錢。每次因私事用車或是去看望黨內外朋友,都是自己付汽油費,若司機偶爾忘了記賬,還會受到嚴厲的批評。他從不收禮,外賓送的禮品一律交公;國內送的禮品一律退回,不能退的就付款,然後交有關部門處理。他個人生活極為儉樸,甚至可以說是“清貧”。建國後,他一直住在西華廳,這是一座前清留下的老式舊平房,柱子的油漆已經脫落,地是大塊方磚。組織上幾次要給他修房,均遭拒絕。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他的衣服修了又修,補了又補。可以這樣說:中國人一向尊崇的清、正、廉、潔,在周恩來身上都有最完滿的體現。
周恩來具有重民親民、體恤下情與密切聯係群眾、鞠躬盡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一生關心人民疾苦,密切聯係群眾,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堪稱楷模。在他的整個革命生涯中,他始終同人民群眾心連心,最不能容忍那些高高在上、不關心人民疾苦的“官老爺”現象。1955年至1956年間,廣西一些地區發生嚴重自然災害,一些幹部對救災未采取有力措施,餓死了幾百人。周恩來聽了這一事件的報告後,心情沉痛地說:“事情的性質是嚴重的,我們的國家製度所以優越,就是因為我們的政權是人民的政權,我們的人民政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與人民息息相關的,不關心人民疾苦或者關心不夠,那是不允許的。”因為他無私奉獻,終生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努力奮鬥,以人民之憂為憂,以人民之樂為樂,最終贏得了全國人民乃至世界各國的尊重和愛戴。
2.以幹事為導向,變“怕出事”為“敢幹事”
為官避事平生恥。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先敢於幹事。隨著反腐的深入,有一些黨員幹部覺得“壓力山大”,強調講規矩,一切要按照原則和程序來辦事,事情沒有那麼好解決,辦事的人得不到好處,一不小心還要承擔責任,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工作愈發缺乏主動性和責任心。他們甚至認為,既然要守規矩,那就原原本本按照條文來辦好了,“怕出事”心理使得本來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的事情卻不理不會,敷衍塞責,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鍾,凡事都不認真對待,使許多問題久拖不決。這就是所謂的“為官不易”和“為官不為”,致使許多“庸官”出現,比較典型的“庸官”樣本是因衡陽賄選案落馬的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
周恩來總理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們的黨魂、國魂、民族魂。從他光輝的一生中,我們最能夠體會到什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周恩來身居一國總理的高位,官不可說不大,但他從不以官位自居,以權謀私。他始終堅持自己就是群眾之中的一員,他平時外出開會或到基層視察工作,喝茶、吃飯、洗衣都是自己付錢。每次因私事用車或是去看望黨內外朋友,都是自己付汽油費,若司機偶爾忘了記賬,還會受到嚴厲的批評。他從不收禮,外賓送的禮品一律交公;國內送的禮品一律退回,不能退的就付款,然後交有關部門處理。他個人生活極為儉樸,甚至可以說是“清貧”。建國後,他一直住在西華廳,這是一座前清留下的老式舊平房,柱子的油漆已經脫落,地是大塊方磚。組織上幾次要給他修房,均遭拒絕。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他的衣服修了又修,補了又補。可以這樣說:中國人一向尊崇的清、正、廉、潔,在周恩來身上都有最完滿的體現。
周恩來具有重民親民、體恤下情與密切聯係群眾、鞠躬盡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他一生關心人民疾苦,密切聯係群眾,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堪稱楷模。在他的整個革命生涯中,他始終同人民群眾心連心,最不能容忍那些高高在上、不關心人民疾苦的“官老爺”現象。1955年至1956年間,廣西一些地區發生嚴重自然災害,一些幹部對救災未采取有力措施,餓死了幾百人。周恩來聽了這一事件的報告後,心情沉痛地說:“事情的性質是嚴重的,我們的國家製度所以優越,就是因為我們的政權是人民的政權,我們的人民政府就是為人民服務的,與人民息息相關的,不關心人民疾苦或者關心不夠,那是不允許的。”因為他無私奉獻,終生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努力奮鬥,以人民之憂為憂,以人民之樂為樂,最終贏得了全國人民乃至世界各國的尊重和愛戴。
2.以幹事為導向,變“怕出事”為“敢幹事”
為官避事平生恥。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先敢於幹事。隨著反腐的深入,有一些黨員幹部覺得“壓力山大”,強調講規矩,一切要按照原則和程序來辦事,事情沒有那麼好解決,辦事的人得不到好處,一不小心還要承擔責任,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工作愈發缺乏主動性和責任心。他們甚至認為,既然要守規矩,那就原原本本按照條文來辦好了,“怕出事”心理使得本來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的事情卻不理不會,敷衍塞責,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鍾,凡事都不認真對待,使許多問題久拖不決。這就是所謂的“為官不易”和“為官不為”,致使許多“庸官”出現,比較典型的“庸官”樣本是因衡陽賄選案落馬的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
童名謙曾經在湖南湘西州、邵陽、衡陽三地當過一把手,而所到之處,總有轟動全國的醜聞發生,為什麼呢?因為他無所作為,“一團和氣,隻做老好人”。
2007年,童名謙主政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連發生兩起大事:一是州長杜崇煙“強奸”北大女生,二是鳳凰在建大橋垮塌。大橋還未竣工就整體坍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橋史上的第一次,64人遇難。州長杜崇煙後來因受賄罪獲刑10年,被認定對鳳凰垮橋事故負責,童名謙躲過一劫。
2008年9月,湘西集資案爆發,多位州領導卷入非法集資。作為州委一把手的童名謙,本人雖未卷入,但是因為怕得罪各級幹部,一直猶豫不決,束手無策,最終致使成千上萬憤怒的群眾走上了街頭。後來因其調離湘西,得以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