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聯合談判(3 / 3)

“寫的真好!痛快!誰寫的?”曹新義奪過報紙。不料曹新生握的太緊,報紙哧地裂成了兩半。

“黃侃。黃侃是誰?”曹新生問,“是不是詹大悲的化名?”

“不,他是個狂妄的學者。才二十五歲。我早聽人提起過。字季剛,湖北蘄春人。所治文字、聲韻、訓詁之學,遠紹漢唐,近承乾嘉,多有創見,自成一家。黃侃曾言“八部書外皆狗屁”。聽說他信奉推重的經典隻有八部,即《毛詩》、《左傳》、《周禮》、《說文解字》、《廣韻》、《史記》、《漢書》、《文選》,其餘均不可論。黃侃論學問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為後世負責;五曰不竊。他稱初學之病有四:一曰急於求解,一曰急於著書,一曰不能闕疑,一曰不能服善。我原不過是道聽途說耳,今天才見其真文。真乃蓋世之奇才。僅憑此文之見識之膽略,量可青史留名矣。好,太好了!”

“什麼好?好個屁!”曹玉林狠狠地拍了下神案,“你們說,你們借我那五千兩銀子怎麼還我?湖北谘議局議長湯化龍去北京也回來了,原以為可以由鐵路股東成立查帳會,可清政府明明白白地拒絕了。你們告訴我,我那五千兩銀子是不是打了水漂?”

兩兄弟垂首無言,靜待審判。梅氏在一旁打圓場:“入股的又不是我們一家!再說孩子們也沒長後眼睛,哪裏曉得朝廷做事也這麼隨便,說話不算數的。退一步說,兒子們也是一番好心。跟國家入股,以為穩賺不貼定是鐵板釘釘的了!”

“婦人之見,少在這裏瞎攪和!國家,國家,現在國不顧家,還算什麼國家?我看那些當官的,盡是洋人手裏扯著的木偶。洋人要什麼,他們給什麼。洋人要他們往東,他們不敢往西。”曹玉林怒斥道。梅氏便不敢再有言語。

“可您不是天天與洋人打交道嗎?您還口口聲聲說沒洋人,我們家就得喝西北風。”曹新生梗著脖子道,“您該給洋人立個牌位供起來。”

“你還敢跟老子抬杠?不是你當著一世界人的麵許諾籌款,我會舍得拿五千兩銀子?為你保住了一張嘴,你如今倒反咬一口?你給老子記住,你是我曹玉林的兒子。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是容不能反悔的。否則,碰鼻子掉腦袋的是你,打臉麵砸招牌的是我!”

“爹,您息怒!我不是這意思。我隻是想提醒您。我老早就跟您說過,洋人是明火執仗做江洋大盜。可您偏不聽!”

“你以為你爹是傻子?你以為你爹不去與洋人做生意,這洋人都會自動滾出中國去?”

“那您還是給洋人寫封感謝信吧!順便感謝清政府內閣諸位大臣。是他們成全了您今天的家業。您寫好了,我負責拿到《大江報》上發表。這也算是表達您對大清國的忠心。我保證您一炮走紅,比黃侃這文章還有影響力。走到大街上,興許還有人追著找您簽名。您名氣一大,洋人更搶著與您做生意。那五千兩銀子不就瞬間回籠了嗎?”曹新義暗地扯弟弟的衣角。他認為弟弟這話過了。他想製止,可弟弟壓根兒不理睬。

“你這個禍事棍子,竟還有臉在這裏火上澆油!我怎麼養了你這個不知好歹的東西。滾,別讓我見到你。”哐鐺一下,曹玉林隨手向小兒子腳下扔過一隻茶杯。青花瓷茶杯在青石板地麵上轉了兩圈,竟完好無損。茶葉和水倒是灑了一地。

曹新生卻不驚不懼,等茶杯滾消停了,彎腰去撿拾地上的碎片,一邊不緊不慢道:“爹,我就欣賞您這股子狠勁。但是我希望您不是用在家裏,而是去對付洋人和腐朽的滿清官僚!好嗎?”

梅氏嚇得心驚肉跳,趕緊喝斥小兒子:“別說了。到樓上去!”一邊站到了男人身邊,低聲道:“這又何必?本來折了財,又要傷身體!”又遞眼色示意大兒子帶弟弟上樓。一邊叫魯順過來收拾地麵。又重新親奉一杯綠茶置於神案上。“算了,天也不早了。洗了睡覺去吧。就當折財免災。有什麼抵得上一家人和和氣氣平平安安在一起的!”

眼不見為淨,曹玉林總算平複下來。一會兒,又上樓,敲小兒子臥室的門。曹新生打開門,微微一愣,也不多言,仍舊回到書桌前讀書。曹玉林坐下了,先是沉默,終於忍不住淚水滾落。曹新生聽見輕輕的抽泣聲,才扭頭發現父親在掉淚,立即起立緊張兮兮道:“爹,剛才是孩兒不好。孩兒錯了。您就原諒孩兒吧!”

曹玉林扶住兒子的手道:“老劉是不是死了?”

“嗯。”

“是狗日的保正?”

“嗯。”

“我欠他的。我欠了他一家人。我還沒來得及向他懺悔哩。他怎的就先一腳走了呢?”

“您欠他什麼?”曹新生又回複到漫不經心,道,“人都不在了,算了吧!”

“是我中了圈套。我害了他,害了我的好兄弟!”曹玉林用手捂住嘴巴。淚水縱橫。

曹新生想反駁:一會兒叫人家水客,一會兒叫人家兄弟。您到底想說什麼啊。可父親的餘威還在,杯子咣鐺落地的聲音還在,自己的認錯悔過還在,他選擇了噤口。靜默,深植於心的靜默。作兒子的到底忍不住,道:

“誰的圈套?您這麼精明的人竟會上別人的圈套?”

“小狗仔子,與你爹就沒一句正經的!”曹玉林擦幹淚水,恢複了父親的威嚴。

“我是打心眼裏佩服您。爹!真的。”曹新生凝視著父親,發現父親還真是煞有介事。他想向父親道歉,或者表示感謝,但覺得張不開口。

曹玉林也不多言,轉身合上門,下樓去了。他有了主意。是忽然計上心來。他得去了卻一樁冤案。

正是長江漢水起蛟龍,浪花淘盡英雄。不知革命團體是否聯合成功,曹玉林要了卻一樁什麼冤案,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