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又針對湖北新軍開赴各地的實際情況,對負責人及職責作了部署。駐紮鄖陽的第二十九標第三營由革命代表樊精純聯係同誌,就地響應。第三十一標進入四川後,注意切取聯絡,伺機起事。第三十二標入川的一營,注意與第三十一標取得聯絡。駐宜昌施南(現恩施)兩營分別與第四十一標和地方誌士取一致行動。蔣翊武未回省前,其職務由王憲章、劉複基共同負擔。馬八標第三營由黃維漢、劉斌一負責,屆時響應武昌。向炳昆趕到施南,加強軍隊與會黨間的聯係。
卻說居正、楊玉如於9月16日乘舟東下,19日抵滬。當即在《民立報》館會晤宋教仁。此人麵容清矍,溫文爾雅。幹淨筆挺的銀白西裝,一絲不亂的瓦片短發,精致考究的黑蝴蝶領結。讓居正、楊玉如心下暗歎:果然是上海十裏洋場,黨人同誌久經熏染,亦是洋氣逼人。聽說此人因科學補習所被開除學籍後留學日本,先後入東京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習法政。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當選為司法部檢事長、湖南分會副會長。1906年初,曾一度代理同盟會庶務,協助孫中山主持東京本部工作。4月赴香港,參與籌備廣州起義,任統籌部編製課長。7月,與譚人鳳等在滬成立中部同盟會,當選為總務幹事。
二人將湖北革命籌備情況作了彙報,又講明來意。宋教仁沉思片刻道:“目前黃克強同誌在香港。我們由中部同盟會派呂誌伊敦促他回上海。購置手槍的事,則由陳英士代辦。”
居、楊二人對宋教仁的妥貼安排很是滿意。想中部同盟會的同誌到底高瞻遠矚,成竹在胸。有他們做外圍,湖北革命自是順風順水,一呼百應。楊玉如快意而歸,居正留滬以待。
宋教仁轉身召譚人鳳商議:“黃興回來沒有定數,不如先期赴鄂。”譚人鳳讚同。宋教仁正打點行裝,岑樓攜密信來報。宋教仁展信,明白是胡瑛告之鄂事尚未可樂觀,不可輕蒞險地。宋教仁不免猶豫起來。他與胡瑛是湖南老鄉,胡雖身陷獄中,卻與黨人聯係密切。還被管獄員看中,許配愛女。此消息想必確鑿無疑。
過了數日,宋教仁按兵未動,靜待消息。正按捺不住打算起行,不料岑樓又匆匆來報,說有密信呈閱。宋教仁神色緊張,展信一讀,又是胡瑛。武漢戒嚴,止宋勿來!宋教仁權衡再三,終以報館無人負責為托詞,遲遲不肯啟行。
譚人鳳催促再三,見宋教仁閃爍其詞,似有隱情,也不便打聽。隻得抱病偕居正先行。及抵武昌,已是起義後的第三天(10月13日)。宋教仁與黃興更在起義半月後(10月28日),方抵武漢。此乃後話,按下不表。
卻說九月的武漢,革命形勢如箭在弦上。上海登門去請的領導遲遲不到。劉複基與曹新義相約黃土坡酒樓,秘密交換兩邊所作的工作和反應。劉複基欣慰一笑,道:“看來我們的工作有成效。事不宜遲。明天就開會。”曹新義點頭應允。
9月23日雄楚樓10號劉公宅第,兩會主要骨幹聚首。會議直奔主題,定奪領導人選。蔣翊武仍遠在湖南不能到會。孫武首先表態不當主帥。經充分討論,初步決定:蔣翊武任臨時總指揮,管軍令。孫武為參謀長,管軍政。劉公為總理,管民事。重大事務由三人會同大家共同處理。
第二天,又齊聚武昌胭脂巷胡祖舜家開大會。除了前幾次會議的主要人員,擴大至各標營代表。主要討論政府人選和起義計劃。劉複基報告所擬“人事草案”和“起義計劃”。因為有過前期醞釀,會議開的十分順暢。
第一案為軍政府組成人員:總理劉公。軍事總指揮蔣翊武。參謀長孫武。劉複基、蔡濟民、曹新義、吳醒漢等為參謀,楊時傑、楊玉如任內政,查光佛、丁立中等為秘書。楊洪勝任交通。李作棟任財政。鄧玉麟任傳達命令。熊秉坤、彭楚藩、李翊東等為各軍營學校代表。凡各代表負臨時指揮所屬各部同誌之責。
第二案為起義計劃:一、占領楚望台軍械局為根據地;二、轟擊軍政最高機關,如督署、藩局、臬局等;三、破壞交通線;四、占領財政機關;五、俟全城攻下集閱馬場公舉都督;六、駐漢口、漢陽之第四十二標,一麵占領兵工、鋼鐵等廠,一麵扼守武勝關阻止北軍南下。並設總指揮部於武昌小朝街85號原文學社總機關,設政治籌備處於漢口長清裏98號熊晉槐住處原共進會總機關。
正是江漢能顯聖,功德永千秋。會社合流,預示著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即將來臨,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