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起義槍響(3 / 3)

李克果道:“外間喧嚷之聲,你們聽見了嗎?”

眾人答聽見了。

李克果又道:“我為你們考慮。如果來者是徒手不法匪人,你們責任重大,必須抵抗。若是軍隊到來,你們人少,可隨即避開。”

馬榮搶先回答:“我們沒見一粒子彈,怎麼能抵抗呢?”馬榮,又名融、世忠,字希鬆。1888年生。武昌(現鄂州)人。1907年投工程第八營當兵。參加共進會,同年入文學社。馬榮身材短小。當初審批他加入共進會時,李翊東曾提出反對,就因嫌其個子太小。還是鄧玉麟堅持道:“聽說此人智勇過人。即使不如此,革命也需要掃地打雜的,就允了他吧。有句古話說的好,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若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在接下來的戰火考驗中,馬榮果然名不虛傳,手刃18名旗兵。在後來的陽夏保衛戰中,馬榮任民軍敢死隊隊長。因六渡橋戰敗受傷,被馮國璋的部隊活捉,慘遭剝皮剖心,仍罵不釋口。此是後話不提。

李克果立即飭令軍械所主任紀堪頤,紀堪頤轉令管庫工人將庫門打開,搬出兩箱子彈,分發各兵士。同誌們得了子彈,即淩空放槍,叭叭叭,一串整齊的槍聲,與工八營交相輝映。李克果、紀堪頤與工程營左隊官張策平等見此情境,知大勢已去,穿牆逾垣而逃。至此,楚望台軍械庫垂手而得。馬榮暗喜: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時,熊秉坤所帶四十餘人的隊伍趕至楚望台,馬榮、羅炳順疾步相迎。工八營排長鄺名功集合百餘人,周定沅、汪長林也率領數十人先後趕至。鄭漢章、徐幹誠複回營集合餘眾。各路領頭人很快彙集四百多兵士,成為占領楚望台軍械庫的主力。

是夜,依然陰冷晦暗。暮靄沉沉楚天闊。陸軍測繪學堂的學生正上晚自習,忽聞分水嶺一帶,槍聲大著。大家心知肚明,自動停止了學習。此時,一男同學手舉一把長長的開口指揮刀,往寢室的桌上重重一拍,氣衝牛鬥,狠聲叫道:“今天是我漢人驅逐滿人的日子,同學們趕快下樓站隊,到楚望台拿槍。有不去的,即行槍殺。”說完又將指揮刀往桌上一拍,嚇得一些膽小的學生心驚肉跳。他就是革命代表、原工程營兵士方興。這把刀是他越牆至工程營尋來的。另一把交給了同學李翎東。

方興發完狠話,就到操場組織集結,結果不滿百人,占全校學生三分之二。一些學生躲進廁所和床下不敢出來,像暴風雨前怯懦不前的海鷗。方興宣布今晚口號是“同心協力”。如途中有人喊“同心”,我們就答應“協力”。說畢,便與李翊東率眾,打開大門,直奔楚望台。

熊秉坤見軍隊集結楚望台高地,好不興奮。這是一隻衝出鐵籠的雄獅,氣衝霄漢,雄心勃勃。他現在要以工程營革命總代表的身份講話。千裏征程才跨出第一步。但這一步邁出來了,就等於全國的反清革命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曙光還在陰霾和黑夜的盡頭向他遙遙招手。

熊秉坤把早在腦海裏醞釀得爛熟的方案變成十條命令宣布出來。除第一條是對軍隊冠名,其他主要闡述進軍目標和分工路線。

他大聲宣告:一、本軍應冠以“革命軍”三字,稱“湖北革命軍”,其兵種隊號,暫襲用舊製。二、本軍今夜作戰,應以破壞湖北行政機關,完成武昌獨立為原則。三、本軍作戰以清督署為最大目標。敵方張彪、鐵忠等,在大小都司巷、恤孤巷、吳家巷、望山門正街、水陸街、豹頭堤等處布防。四、敵人兵力為教練隊二營、輜重第八營、機關槍一連、水機關槍一連、水機關槍四挺、第八鎮警衛一連、憲兵一連、消防救火隊一百名,約共一千五百名左右。五、本軍以楚望台和蛇山為炮兵陣地,自閱馬廠、大朝街向南至保安門正街,為步兵防守線。暫以楚望台為本軍大本營。六、金兆龍帶後隊第二排及右隊第一、二排出中和門,經十字街往南湖,威脅炮隊第八標響應,並掩護進城。七、林振邦帶左隊第三排占領楚望台、中和門高地,向津水閘方麵布防。九、其餘部隊均作總預備隊,在本軍械所待命。十、今夜口號為“同心協力”。

夜風颯颯催人急。熊秉坤站在高高的土堆台上,慷慨陳詞。連日的折騰,他的聲音顯出了疲憊沙啞。盡管聲腔浩然,卻很快被下麵的聲浪淹沒。場上士兵有的開小會,有的自由行動。有的竟大聲抗議:“這台上講話的是何許人也?一個小小正目,也配對我發號施令!”秩序漸見淩亂,較之發難時指揮如意,已截然不同。

軍中生活,士兵習慣以官長為依附。隊伍人心渙散,眼看造成新的危局。若清方窺破此中消息,定有不攻自破之虞。熊秉坤第一次明白什麼叫人微言輕,什麼叫力不從心。正在此時,從楚望台西南城牆處垂頭走出一個人來。此人濃須,頭禿,眼惺忪,乍看老實巴交,其實深諳兵法之道。熊秉坤頓時如見救星。

正是槍響偶然是必然,賢來怨敵亦救星。要知來人是誰,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