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玉堂掩映在一片參天林蔭裏,清涼靜謐。花壇裏的石榴樹吹著精巧的橙紅喇叭。棕櫚樹高標卓立。在一片婆娑的綠林中,一個著油菜花色運動衫的青年正舉著長長的竹竿在葉縫裏尋找著什麼。一位著細碎小花襯衣黑長褲的老太太也跟著忙活。走進院子才知是村幹部阿鬆。阿鬆三十歲左右,長著廣東男人典型的寬眉骨凹眼睛。看來他是常和冰玉堂的老人在一起的,他進進出出十分自在,像是在自己的奶奶家。
阿鬆舉著竹篙是在打桂圓。一簇簇的桂圓像星星躲在兩棵高大的樹葉裏,煞是好看。阿鬆一定是提前作了介紹,水蓮一進院子,那老太太便抱起一堆結了桂圓的樹枝往水蓮懷裏塞。阿明介紹,這位便是從新加坡回國的黃齊歡姑太。93歲。老人容貌清矍,眉目含笑,發潤髻圓。那似抹了百年煙雲的眼睛,那顯示歲月足跡的老年斑,那孩子般仰臉一笑的清純,讓水蓮心裏生疼,又隨即釋懷。
水蓮喜得合不攏嘴。也似到了親戚家,隻作遠別重逢,沒有半點生澀。她特意穿著桑蠶絲旗袍,喜慶的紅色高跟鞋。一眼看去,像是上世紀畫上走出來的小姐,不由人不聯想起百年前的滄桑往事。這樣的景這樣的事就應有這樣的心緒和著裝。她沒見過桂圓樹,更不知道她此行正值桂圓豐收時節。她十分好奇,像個快樂的小姑娘回到了外婆和舅舅家。水蓮接過阿鬆手中的長竹篙,在阿明的指點下,也一下一下吃力地打起桂圓來。
黃齊歡姑太用新加坡的糖和咖啡招待水蓮。阿明在一旁解釋,這些都是她少小即漂洋過海做女傭養成的生活習慣。水蓮吃著新加坡的咖啡糖,喝著新加坡的咖啡,細細品咂,似要品出姑太別樣的人生百味。
阿明領著水蓮樓上樓下地參觀拍照。她就是衝冰玉堂來的。這屋子裏有太多悲歡離合的故事和姑太們生活的身影。水蓮始終亢奮著。她的腳步是飛躍的,目光卻是凝重的。冰玉堂是一座歐式風格的兩層回廊式建築。坐南朝北。1950年由新加坡沙頭村同鄉會的自梳女集資興建。進門左側寫著1991年重修冰玉堂自梳女捐助人芳名。院子中間是個四合院式的天井。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四根紅色的圓柱像血寫的誓言,頂天立地,不思悔改。潔白的牆麵大約象征這些如花似玉的女人一生的清白自守。簷下彩繪繽紛,蘭香撲鼻。綠蔭掩映下的青灰外牆莊重樸素。大門上方書:鶴嶺靜安寺。站在門外,即能看見門內懸掛的塔香,一圈一圈寶塔似地散發著嫋嫋的青煙。這確實是座寺廟,是自梳女淨欲自修的寺廟。
一樓有會客廳、廚房。正廳裏供奉著自梳女信奉的觀音聖象。神檻上擺著金桔、蘋果和鮮花。幾案上鋪著金玉滿堂、佛光普照的紅色錦罩。左廳牆壁上用紅漆書寫著350位沙頭村自梳女的牌位,其中十位貼蓋著紅紙,表示她們都還健在。去世後再把紅紙揭掉。牌位兩側刻寫著對聯:三世虔修叩拜佛,一生清靜受封神。
冰玉堂掩映在一片參天林蔭裏,清涼靜謐。花壇裏的石榴樹吹著精巧的橙紅喇叭。棕櫚樹高標卓立。在一片婆娑的綠林中,一個著油菜花色運動衫的青年正舉著長長的竹竿在葉縫裏尋找著什麼。一位著細碎小花襯衣黑長褲的老太太也跟著忙活。走進院子才知是村幹部阿鬆。阿鬆三十歲左右,長著廣東男人典型的寬眉骨凹眼睛。看來他是常和冰玉堂的老人在一起的,他進進出出十分自在,像是在自己的奶奶家。
阿鬆舉著竹篙是在打桂圓。一簇簇的桂圓像星星躲在兩棵高大的樹葉裏,煞是好看。阿鬆一定是提前作了介紹,水蓮一進院子,那老太太便抱起一堆結了桂圓的樹枝往水蓮懷裏塞。阿明介紹,這位便是從新加坡回國的黃齊歡姑太。93歲。老人容貌清矍,眉目含笑,發潤髻圓。那似抹了百年煙雲的眼睛,那顯示歲月足跡的老年斑,那孩子般仰臉一笑的清純,讓水蓮心裏生疼,又隨即釋懷。
水蓮喜得合不攏嘴。也似到了親戚家,隻作遠別重逢,沒有半點生澀。她特意穿著桑蠶絲旗袍,喜慶的紅色高跟鞋。一眼看去,像是上世紀畫上走出來的小姐,不由人不聯想起百年前的滄桑往事。這樣的景這樣的事就應有這樣的心緒和著裝。她沒見過桂圓樹,更不知道她此行正值桂圓豐收時節。她十分好奇,像個快樂的小姑娘回到了外婆和舅舅家。水蓮接過阿鬆手中的長竹篙,在阿明的指點下,也一下一下吃力地打起桂圓來。
黃齊歡姑太用新加坡的糖和咖啡招待水蓮。阿明在一旁解釋,這些都是她少小即漂洋過海做女傭養成的生活習慣。水蓮吃著新加坡的咖啡糖,喝著新加坡的咖啡,細細品咂,似要品出姑太別樣的人生百味。
阿明領著水蓮樓上樓下地參觀拍照。她就是衝冰玉堂來的。這屋子裏有太多悲歡離合的故事和姑太們生活的身影。水蓮始終亢奮著。她的腳步是飛躍的,目光卻是凝重的。冰玉堂是一座歐式風格的兩層回廊式建築。坐南朝北。1950年由新加坡沙頭村同鄉會的自梳女集資興建。進門左側寫著1991年重修冰玉堂自梳女捐助人芳名。院子中間是個四合院式的天井。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四根紅色的圓柱像血寫的誓言,頂天立地,不思悔改。潔白的牆麵大約象征這些如花似玉的女人一生的清白自守。簷下彩繪繽紛,蘭香撲鼻。綠蔭掩映下的青灰外牆莊重樸素。大門上方書:鶴嶺靜安寺。站在門外,即能看見門內懸掛的塔香,一圈一圈寶塔似地散發著嫋嫋的青煙。這確實是座寺廟,是自梳女淨欲自修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