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一樓有會客廳、廚房。正廳裏供奉著自梳女信奉的觀音聖象。神檻上擺著金桔、蘋果和鮮花。幾案上鋪著金玉滿堂、佛光普照的紅色錦罩。左廳牆壁上用紅漆書寫著350位沙頭村自梳女的牌位,其中十位貼蓋著紅紙,表示她們都還健在。去世後再把紅紙揭掉。牌位兩側刻寫著對聯:三世虔修叩拜佛,一生清靜受封神。

右側的神殿裏供奉著關帝像、華帝像。阿明說關帝是均安的守護神。二位神像也是姑太們從新加坡投得,“請回”沙頭村的。偏殿裏擺放著花轎,花轎裏擺著關帝和華帝像。阿明說,陰曆5月13日、9月28日,是關帝和華帝生日,村民們會在全村大街小巷巡遊。遊神時街頭巷尾都是人,鑼鼓喧天。遊神過後,神位送回冰玉堂供奉,花轎也放在這裏等到來年再用。

水蓮好奇地撫摸著花轎簷角垂掛的銅鈴,腦海裏呈現的是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水蓮感歎道:你們把姑太們的地位擺得好高啊。阿明點頭。他說,姑太們通常都比較節儉,多數承擔著養家的責任。一般隻要手頭有錢都寄回了家。在戰爭年代和解放後的困難時期,他們把錢和物寄送回來給家人幫了大忙。有個姑太曾一次托運18隻木箱,裏麵全是麵粉、大米、衣服和日用品。她們孤身漂泊,異鄉打工,卻是家裏人忠實的依靠。村裏人都以擁有這樣的海外親戚自豪。她們在親屬的心目中自然也享有崇高的威望。

正這樣地參觀感慨,就見一對中年男女來到姑太們的牌位前。那水桶腰的婦女從竹籃裏往外擺出五碟菜和一碗飯,瘦長的男人點上三炷香,二人對著牌位磕頭作揖,十分虔誠。女的說,姑太,您今天99了。願你在天之靈過得快活。男的說,姑太生日快樂!您可要在天堂保佑我生意興隆,全家老小健康平安。

水蓮看得入神。阿明推推水蓮的肩提示她不要老盯著別人看,水蓮明白自己這樣做既失禮,也讓別人不自在,於是跟著阿明往二樓去。阿明小聲給水蓮做著導遊,說每逢姑太們的生卒日,親屬會送飯菜瓜果點香祭拜。又催促她趕緊參觀,別讓姑太等的太久。

兩人來到二樓,卻是空蕩蕩的長廊。這裏原來是自梳女的臥室。原來鱗次櫛比滿滿的排著單人床。在1978年這裏是最熱鬧的地方,冰玉堂裏住了30多位姑太。後來,政府考慮到她們風燭殘年,需要後人照顧,也需要親情慰藉人生,所以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姑太們紛紛與侄子下人們住到了一起。即使有些姑太不願和下人住一起的,也在親人附近獨自建了樓房。這樣一旦有什麼事,下人方便照應。水蓮在這間長方形的臥室裏來回走著,眼前似有人影晃動,唧唧喳喳,不知她們是真的快樂,還是生活所迫。現在人去樓空,隻有竹篾作的小辮子似的蠶箔、簸箕、籮筐,和粽子帽寂然地擺放屋角,默默地訴說著陳年往事。

水蓮戀戀不舍地佇立在空闊的二樓,那裏有一張寂寞的單人床,木架子,紅漆斑駁,有隱隱的女人的氣息。她眼前浮現的是一群沒品嚐過愛情滋味的女子,是一群青春勃勃又思鄉心切的女子。生老病死人情冷暖都以那張床作證。她們的笑聲似乎還充盈著屋子。她想她們聚在一起,一定像麻雀喧鬧不停。她們是孤獨的熱鬧,是熱鬧的孤獨。水蓮表情黯然,心裏五味雜陳。阿明注視著她,似乎有話,卻什麼也沒說。

二人下樓的時候,五位姑太已陸續來到冰玉堂。阿明幫姑太們搬來幾把椅子,開了電扇挪到水蓮麵前。阿鬆把一大堆桂圓放到客廳的四方桌上。一個叫小芹的女大學生一身樸素地來到冰玉堂。阿明說,這是你的粵語翻譯。職大的學生。小芹不施脂粉,束著馬尾,上穿白T恤,下穿修長的牛仔褲,見了水蓮抿唇而笑,笑起來現出兩個淺淺的小酒窩。水蓮見了心生歡喜。阿明安頓好這一切,便和阿鬆提前離開。阿明解釋說還有別的公務。水蓮有些失落,望了一眼阿明的背影,卻正與阿明回頭的視線相遇。水蓮不動聲色地收回視線坐定,開始了采訪。

水蓮原本以為自梳女會長得醜八怪,或者舉止異常,不料年逾八旬的她們個個幹淨整齊,眉目舒朗,神情端然。水蓮神情肅穆,像追緬,像禮拜,更像朝聖。她們像是另一個世界的人,與她作時空倒流的見麵。她們又像是某個神秘的寓言,懷揣著女人與婚姻的難解之秘。她們更像是命運推到她麵前的一把紙牌,讓她在猜測與探秘中興奮又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