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3)

這年,黃齊歡回國,她想守在父母身邊過一個女孩子應有的生活。她帶了積積攢攢的一千塊錢,又找表姐借了兩千塊,這在當時要算一筆巨款了。等她帶著滿腔的思念和欣喜回到家中,卻再也看不見母親的身影,再也聽不到母親喚她的乳名,她母親空著肚子離開了人間,甚至來不及向她心愛的女兒道一聲珍重。是饑餓奪走了她母親。此時,父親生瘡無錢醫治。老大不小的二哥正等這筆錢辦喜事,她帶回的錢像流水嘩啦一下就沒了影。她本想再也不離開家,天天可以見到親人,還能好好照顧父親,自己也找個男人過生兒育女的生活。可三個哥哥成天在她麵前提錢,他們等著錢娶媳婦。她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是他們僅有的可以隨意提款的銀行。

黃齊歡於是像一隻鸕鶿向她日夜思念的親人吐出全部的錢,又返回了新加坡。她東找西尋才到一家公館謀到賣煙酒的差事。這時每月可得收入150元左右。除了必須的日常開銷,她將錢悉數交給了水客,請他們帶回國交給哥哥們結婚養家。這一晃又是七年過去。

35歲,對於一個健康的女性來說,應該是兒女成群相夫教子的年齡。可這年生日,沒等來她期待的采花人的黃齊歡,向婚姻向所有的男人永遠地合上了大門。她在一群如花似玉的姐妹簇擁中做了她自己的新娘,她們幫她舉辦了隆重的梳起儀式。一隻孤雁從此有了她可以跟隨可以靠身取暖的隊伍。

講到這裏,黃齊歡竟然沒有一絲痛苦的表情。她那癟下去的嘴角倒是微微地現出一份淡淡的笑意。那是一個女子不容抗拒的無奈,一個寂寞太久的人總算找到同病相憐的一群人。

黃齊歡深情地回憶她的梳起儀式。她說那真是熱鬧呀。一下子湧來了16桌姐妹,有的送布,有的送耳環、戒指。她們都是自梳女,每一個梳起儀式都是隆重而熱烈的。她們有了自己獨立的經濟能力,她們自然有能力向婚姻說不。這些梳起的姐妹一有時間就聚到一處便宜的房子裏,那是大家集資為姐妹們租的家。她們稱它咕嚕房。每月二十元租金,大夥兒湊著給新來的姐妹沒住處的,可以在那裏吃住。這樣如果頭疼腦熱的,會有人照顧;有什麼煩心事,有人聽自己傾訴。姐妹們聚在這裏說說笑笑,很多生活的苦難和無奈都隱在開懷大笑裏。黃齊歡很自豪地說,那是我們共同的家。這話讓水蓮感動不已。

直到78歲,黃齊歡趁著腿腳靈便回到了國內,回到了她愛恨交集的故土。老人訴說了一大堆新加坡的好,末了卻依然感歎:新加坡到底不是我們的家啊。

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情牽著你。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路上充滿回憶。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水蓮的心中隱隱地回蕩起一首歌。是啊,或許這就是樹葉對根的情意吧。她的眼睛一陣迷蒙,這片樹葉從青變黃從芽變老的路上,經曆了多少風雨多少辛酸多少無奈?她想努力找出老人對生活的怨懟似乎很難。她的眼神那麼平和,像一棵老樹早已看慣風雨四季。

這年,黃齊歡回國,她想守在父母身邊過一個女孩子應有的生活。她帶了積積攢攢的一千塊錢,又找表姐借了兩千塊,這在當時要算一筆巨款了。等她帶著滿腔的思念和欣喜回到家中,卻再也看不見母親的身影,再也聽不到母親喚她的乳名,她母親空著肚子離開了人間,甚至來不及向她心愛的女兒道一聲珍重。是饑餓奪走了她母親。此時,父親生瘡無錢醫治。老大不小的二哥正等這筆錢辦喜事,她帶回的錢像流水嘩啦一下就沒了影。她本想再也不離開家,天天可以見到親人,還能好好照顧父親,自己也找個男人過生兒育女的生活。可三個哥哥成天在她麵前提錢,他們等著錢娶媳婦。她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是他們僅有的可以隨意提款的銀行。

黃齊歡於是像一隻鸕鶿向她日夜思念的親人吐出全部的錢,又返回了新加坡。她東找西尋才到一家公館謀到賣煙酒的差事。這時每月可得收入150元左右。除了必須的日常開銷,她將錢悉數交給了水客,請他們帶回國交給哥哥們結婚養家。這一晃又是七年過去。

35歲,對於一個健康的女性來說,應該是兒女成群相夫教子的年齡。可這年生日,沒等來她期待的采花人的黃齊歡,向婚姻向所有的男人永遠地合上了大門。她在一群如花似玉的姐妹簇擁中做了她自己的新娘,她們幫她舉辦了隆重的梳起儀式。一隻孤雁從此有了她可以跟隨可以靠身取暖的隊伍。

講到這裏,黃齊歡竟然沒有一絲痛苦的表情。她那癟下去的嘴角倒是微微地現出一份淡淡的笑意。那是一個女子不容抗拒的無奈,一個寂寞太久的人總算找到同病相憐的一群人。

黃齊歡深情地回憶她的梳起儀式。她說那真是熱鬧呀。一下子湧來了16桌姐妹,有的送布,有的送耳環、戒指。她們都是自梳女,每一個梳起儀式都是隆重而熱烈的。她們有了自己獨立的經濟能力,她們自然有能力向婚姻說不。這些梳起的姐妹一有時間就聚到一處便宜的房子裏,那是大家集資為姐妹們租的家。她們稱它咕嚕房。每月二十元租金,大夥兒湊著給新來的姐妹沒住處的,可以在那裏吃住。這樣如果頭疼腦熱的,會有人照顧;有什麼煩心事,有人聽自己傾訴。姐妹們聚在這裏說說笑笑,很多生活的苦難和無奈都隱在開懷大笑裏。黃齊歡很自豪地說,那是我們共同的家。這話讓水蓮感動不已。

直到78歲,黃齊歡趁著腿腳靈便回到了國內,回到了她愛恨交集的故土。老人訴說了一大堆新加坡的好,末了卻依然感歎:新加坡到底不是我們的家啊。

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情牽著你。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不要問我到哪裏去,我的路上充滿回憶。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水蓮的心中隱隱地回蕩起一首歌。是啊,或許這就是樹葉對根的情意吧。她的眼睛一陣迷蒙,這片樹葉從青變黃從芽變老的路上,經曆了多少風雨多少辛酸多少無奈?她想努力找出老人對生活的怨懟似乎很難。她的眼神那麼平和,像一棵老樹早已看慣風雨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