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這時候,政府發動大家向貧困地區的學校捐贈書籍或其他物資,自清清理出來的書,正好有了去處,捆紮了幾麻袋,專門雇了一輛人力車,拖到扶貧辦公室去,領回了一張榮譽證書。
時隔不久,自清發現他的一本賬本不見了。自清有記賬的習慣,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許多年堅持下來,每年都有一本賬本,記著家裏的各項收入和開支。本來記賬也不是一件很特別的事,許多家庭裏都會有一個人負責記賬,也是長年累月堅持不變的。但自清的記賬可能和其他人家還有所不同,別人記賬,無非就是這個月裏買了什麼東西,用了多少錢,再細致一點的,寫上具體的日期就算是比較認真的記法了。總之,家庭記賬一般就是單純的記下家庭的收入和開銷,但自清的賬本,有時候會超出賬本的內容,也超出了單純記賬的意義,基本上像是一本日記了,他不僅像大家一樣記下購買的東西和價錢,記下日期,還會詳細寫下購買這件東西的前因後果,時代背景,周邊的環境,當時的心情,甚至去哪個商店。是怎麼去的,走去的,還是坐公交車,或者是打的,都要記一筆;天氣怎麼樣,也是要寫清楚的,淋沒淋著雨,曬沒曬著太陽,路上有沒有堵車,都有記載;甚至在購物時發生的一些與他無關、與他購物也無關的別人的小故事,他也會記下來。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的一次,他記下了這樣的內容:下午五時二十五分,在魚龍菜場買魚,兩條鯽魚已經過秤,被扔進他的菜籃子,這時候一個巨大的霹雷臨空而降突然炸響,嚇得魚販子奪路而逃,也不要收魚錢了,一直等到雷雨過後,魚販子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自清再將魚錢付清,以為魚販子會感動,卻不料魚販子說,你這個人,頂真得。好像他們兩個人的角色是倒過來的,好像自清是魚販子,而魚販子是自清。這樣的賬本早已經離題萬裏了,但自清不會忘記本來的宗旨,最後記下:購買鯽魚兩條,重六兩,單價:五元br斤,總價:三元。這樣的賬本,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記賬的內容少,賬外的內容多,當然也有單純記賬的,隻是寫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在某某街某某雜貨店購買塑料臉盆一隻,藍底綠花,荷花。價格:一元三角五分。
但是自清的賬本,雖然內容多一些雜一些,卻又是比較隨意的,想多記就多記一點,想少寫就少寫一點,心情好又有時間就多記幾筆,情緒不高時間不夠就簡單一點,也有簡單到隻有自己能夠看得懂的,比如:手:一百七十五元。這是記的繳納的手機費,換一個人,哪怕是他的家屬,恐怕也是看不懂的。甚至還有過了幾年後連他自己都看不懂的內容,比如:南吃:九十七元。這個“南吃”,其實和許許多多賬本上的許許多多內容一樣,過了這一年,就沉睡下去了,也許永遠也不會再見世麵的,但偏偏自清有個習慣,過一段時間,他會把老賬本再翻出來看看,並沒有什麼目的,也沒有什麼意義,甚至談不上是憶舊什麼的,隻是看看而已,當他看到“南吃”兩個字的時候,就停頓下來,想回憶起隱藏在這兩個字背後的曆史,但是這一小片曆史躲藏起來了,就躲藏在“南吃”兩個字的背後,怎麼也不肯出來,自清就根據這兩個字的含義去推理,南吃,吃,一般說來肯定和吃東西有關,那麼這個南呢,是指在本城的南某飯店吃飯?這本賬本是五年前的賬本,自清就沿著這條線去搜索,五年前,本城有哪些南某飯店,他自己可能去過其中的哪些?但這一條路沒有走通,現在的飯店開得快關得也快,五年前的飯店現在已經沒有人記得清楚了,再說了,自清一般出去吃飯都是別人請他,他自己掏錢請人吃飯的次數並不多,所以自清基本上否定了這一種可能性。那麼“南吃”兩字是不是指的在帶有南字的外地城鄉吃飯,比如南京,比如南潯,比如南方,比如南亞,比如南非等等,采取排除法,很快又否定了這些可能性,因為自清根本就沒有去過那些地方,他隻去過一個叫南塘灣的鄉鎮,也是別人請他去的,不可能讓他買單吃飯。自清的思路阻塞了,他的兒子說,大概是你自己寫了錯別字,是難吃吧?這也是一條思路,可能有一天吃了一頓很難吃的飯,所以記下了?但無論怎麼想,都隻能是推測和猜想,已經沒有任何的記憶更沒有任何的實物來證明“南吃”到底是什麼,這九十多塊錢,到底是用在了什麼地方。好在這樣的事情並不多,總的說來,自清的記賬還是認真負責的。
正好這時候,政府發動大家向貧困地區的學校捐贈書籍或其他物資,自清清理出來的書,正好有了去處,捆紮了幾麻袋,專門雇了一輛人力車,拖到扶貧辦公室去,領回了一張榮譽證書。
時隔不久,自清發現他的一本賬本不見了。自清有記賬的習慣,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許多年堅持下來,每年都有一本賬本,記著家裏的各項收入和開支。本來記賬也不是一件很特別的事,許多家庭裏都會有一個人負責記賬,也是長年累月堅持不變的。但自清的記賬可能和其他人家還有所不同,別人記賬,無非就是這個月裏買了什麼東西,用了多少錢,再細致一點的,寫上具體的日期就算是比較認真的記法了。總之,家庭記賬一般就是單純的記下家庭的收入和開銷,但自清的賬本,有時候會超出賬本的內容,也超出了單純記賬的意義,基本上像是一本日記了,他不僅像大家一樣記下購買的東西和價錢,記下日期,還會詳細寫下購買這件東西的前因後果,時代背景,周邊的環境,當時的心情,甚至去哪個商店。是怎麼去的,走去的,還是坐公交車,或者是打的,都要記一筆;天氣怎麼樣,也是要寫清楚的,淋沒淋著雨,曬沒曬著太陽,路上有沒有堵車,都有記載;甚至在購物時發生的一些與他無關、與他購物也無關的別人的小故事,他也會記下來。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的一次,他記下了這樣的內容:下午五時二十五分,在魚龍菜場買魚,兩條鯽魚已經過秤,被扔進他的菜籃子,這時候一個巨大的霹雷臨空而降突然炸響,嚇得魚販子奪路而逃,也不要收魚錢了,一直等到雷雨過後,魚販子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自清再將魚錢付清,以為魚販子會感動,卻不料魚販子說,你這個人,頂真得。好像他們兩個人的角色是倒過來的,好像自清是魚販子,而魚販子是自清。這樣的賬本早已經離題萬裏了,但自清不會忘記本來的宗旨,最後記下:購買鯽魚兩條,重六兩,單價:五元br斤,總價:三元。這樣的賬本,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記賬的內容少,賬外的內容多,當然也有單純記賬的,隻是寫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在某某街某某雜貨店購買塑料臉盆一隻,藍底綠花,荷花。價格:一元三角五分。
但是自清的賬本,雖然內容多一些雜一些,卻又是比較隨意的,想多記就多記一點,想少寫就少寫一點,心情好又有時間就多記幾筆,情緒不高時間不夠就簡單一點,也有簡單到隻有自己能夠看得懂的,比如:手:一百七十五元。這是記的繳納的手機費,換一個人,哪怕是他的家屬,恐怕也是看不懂的。甚至還有過了幾年後連他自己都看不懂的內容,比如:南吃:九十七元。這個“南吃”,其實和許許多多賬本上的許許多多內容一樣,過了這一年,就沉睡下去了,也許永遠也不會再見世麵的,但偏偏自清有個習慣,過一段時間,他會把老賬本再翻出來看看,並沒有什麼目的,也沒有什麼意義,甚至談不上是憶舊什麼的,隻是看看而已,當他看到“南吃”兩個字的時候,就停頓下來,想回憶起隱藏在這兩個字背後的曆史,但是這一小片曆史躲藏起來了,就躲藏在“南吃”兩個字的背後,怎麼也不肯出來,自清就根據這兩個字的含義去推理,南吃,吃,一般說來肯定和吃東西有關,那麼這個南呢,是指在本城的南某飯店吃飯?這本賬本是五年前的賬本,自清就沿著這條線去搜索,五年前,本城有哪些南某飯店,他自己可能去過其中的哪些?但這一條路沒有走通,現在的飯店開得快關得也快,五年前的飯店現在已經沒有人記得清楚了,再說了,自清一般出去吃飯都是別人請他,他自己掏錢請人吃飯的次數並不多,所以自清基本上否定了這一種可能性。那麼“南吃”兩字是不是指的在帶有南字的外地城鄉吃飯,比如南京,比如南潯,比如南方,比如南亞,比如南非等等,采取排除法,很快又否定了這些可能性,因為自清根本就沒有去過那些地方,他隻去過一個叫南塘灣的鄉鎮,也是別人請他去的,不可能讓他買單吃飯。自清的思路阻塞了,他的兒子說,大概是你自己寫了錯別字,是難吃吧?這也是一條思路,可能有一天吃了一頓很難吃的飯,所以記下了?但無論怎麼想,都隻能是推測和猜想,已經沒有任何的記憶更沒有任何的實物來證明“南吃”到底是什麼,這九十多塊錢,到底是用在了什麼地方。好在這樣的事情並不多,總的說來,自清的記賬還是認真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