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女子參預軍謀(2 / 3)

故事2和故事3中周氏和劉氏的表現,已經絕不隻是“英烈”二宇所能概括,其內心的膽識和才具,都有超人之處。所謂“舉堺必有成之理”,所謂“義師必成之理”的預見,體現出非同尋常的戰略眼光。

故水4鬥見舊唐書竇建德傳“(竇)建德數不利,人情危駭,將帥已下破盂海公,皆有所獲,思歸州,這時淩敬建議說:“宜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防守。更率眾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先聲後實,傳檄而定。漸趨壺口,稍駭蒲津,收河東之地,此策之上也。”他說,這樣的策略可以取得三方麵的好處一則入無人之境,師有萬全;二則拓得兵;三則鄭圍自解。”竇建德正準備采納這一建議,然而王世充派人收買諸將,眾鹹進諫曰:“淩敬書生耳,豈可與言戰乎於是,“(竇)建德從之,退而謝(淩)敬曰.‘今眾心甚銳,此天讚我矣。因此決戰,必將大捷。已依眾議,不得從公言世淩)敬固爭,(竇)建德怒,扶出焉。其妻曹氏又言於(竇)建德曰:‘祭酒之言可從,大王何不納也請自滏口之道,乘唐國之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又因突厥西抄關中,唐必還師以自救,此則鄭圍解矣。今頓兵武牢之下日月淹久,徒為自苦恐無功竇)建德:‘此非女子所知也1且鄭國懸命朝暮,以待吾來,既許救之,豈可見難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此非女子所知也''(新唐書竇建德傳)寫作“此非女子所知,”

隋末戰爭中竇建德確定進軍方向的故事,可以反映曹氏是具有高明軍氺識見的非凡女子。曹氏的建議是克敵製勝的奇計,然而卻未被采納,竇建德以女子不知軍弁的陳舊之見而漠視合理的軍謀,導致最終身敗名裂。竇建德果然失畋之後妻曹氏及其左仆射齊行將數百騎遁於州。”可見曹氏確實是有直接從和軍餌指揮的能力的。

(舊唐書竇建德傳)最後說,淩敬、曹氏陳謀不行,遂至亡滅,鮮克有終矣。”“曹氏陳謀”的故如,是軍和史上值得重視的史實。

求人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七“晉王上源驛遇難條說到李克用的妻子劉氏明於軍屢次建言對於確定正確的軍水方針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故忠:

晉王李克用妻劉夫人,常隨軍行,至於軍機,多所弘益。先是,汴州上源驛之變,晉王憤恨,欲回軍攻之。夫人曰,公為國討賊,而以杯酒私忿,必若攻城,即曲在於我。不如回師,自有朝廷可以論列,於是班追。天複中,周德威為汴軍所敗,三軍潰散,汴軍乘我,晉王危懼,與周德威議,欲出保雲州。劉夫人曰,要聞王欲棄城而如外蕃,誰為此畫”曰:“(李)存信輩所言。”夫人曰:“(李)存信,本北萬牧羊兒也,馬顧成敗!王常笑王行瑜棄城失勢,被人屠割,今複處效之何也7王頃夕避難達靼,幾遭陷害,賴遇朝廷多事,萬洱複歸。今一昱出城,便有不測之變,馬能遠及北藩!”普王土行。居數日,亡散之士複集,軍城安定,夫人之力也。

劉氏“常隨軍行,至於軍機,多所弘益”,上溏驛或攻或走,晉陽城或棄或守,其決策,都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明人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二一有“婦人知兵”條,也說道:

上源驛之變,以李克用雄武.即宜發兵蓊朱全忠矣,然竟以劉氏言而止,蓋左右勇士多死於難,其氣已碣,且孤軍無後蛙,勢不可輕用。欲而不能,非能而不欲。劉氏亦姑托詞,真女丈夫也!太原被圍,(李)克用欲毛,劉氏誅止,亦與此同。自來婦人知兵,無若劉氏。

所謂“自來婦人知兵,無若劉氏''顯然是相當高的評價。

軍旅之事,非婦人所豫也

前舉數例,對於婦女是否有能力參預軍謀,是否有權利參預軍謀,有正反兩種社會反應,即婦女的意見或得到接受或遭到排斥然而這兩種情形,都反映了當時勝會對於女子與高級軍機淨務的關係的普遍認識,就是說,一般認為,女子是不應當參預其間的。我們看到把握軍政權力的男子的態度:

(1)軍旅之事非婦人所豫也!(晉書列女傳.苻堅妻張氏)苻堅語)

(2)軍旅之寧,昨婦人所當預也!(腎冶通鑒)卷一〇四“晉孝武帝太元七年”符堅語)。

(3)此撲女於所知也!(日唐書)竇建德傳)竇建德語)。

(4)此非女子所私!(斬唐書竇建德傳)竇建德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女子本身也有重要軍謀不得有婦人參與的觀念。例如,我們看到。

(5)欲建非常之謀,豈婦人所諫!((普書列女傳。孟我妻周氏)周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