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自長平決戰以來,君臣都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在國內能夠做到勤政廉政在國外也以謙卑的態度加強同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燕國、魏國結親,和齊國、楚國連好,一同防備我國。在這一期間,趙國國內得以富強,外交也得以成功。所以臣以為,趙國現在是不宜於發軍征伐的。”
秦昭王這時已經憤然不能自已。
“白趙將軍如此分析和比較當時與當前的軍政形勢,清晰了然,確實不愧一代名將。不過,寡人仍然稍有懷疑,說當時秦軍強攻邯鄲,破趙必勝,難道能夠那麼肯定嗎”
白趙說:“臣在前線,是了解雙方軍情與民情的,竊以為當時秦軍一鼓作氣,若要破邯鄲、滅趙國,是肯定能夠成功的,秦昭王說:“這麼說,是寡人貽誤軍機,耽誤白起將軍創立軍功了。”
“不,臣並不是這個意思。”白起慌忙叩頭請罪,然而秦昭王已經憤憤地拂袖而去。
第二天,應侯範雎來到白起府上。
“上將軍,我這裏開門見山,就不說一般的客套話了,大王今天派我來拜望上將軍,還是要請上將軍再辛苦一次。君意殷勤懇切,上將軍一定可以深心體味。邯鄲戰事,確實如大王所說沒有上將軍指揮,是絕對不能取勝的,白起答道:“可是,我已經同大王說明了,邯鄲之戰,以現在的形勢看,隻能以秦軍的失敗告終,“將軍,大王還令我轉述這樣的話,楚國,地方5000裏,擁有壯勇之士百萬。而將軍曾經率數萬之眾馳聘楚地,攻陷鄭、郢焚其宗廟,東至竟陵,令楚人上下震恐,東徙而不敢西向。又如韓國和魏國,當年曾經相互勾結,興兵甚眾,將軍統率的秦軍,數量雖然不到韓魏聯軍的一半,然而迎戰之於伊闕,大破兩國之軍,流血甚至漂起盾牌,殲敵達24萬,致使韓國和魏國至今仍然不得不懾服我秦軍的神威。這都是上將軍創立的大功,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而現在,趙軍之卒死於長平的已有十分之七八,其國虛弱至極,所以我們發軍攻趙,動員的兵力數倍於趙國之眾,以上將軍的神威,指揮這次戰役一定是可以大獲全勝的。上將軍曾經多次有以寡擊眾,取勝如神的戰例,更何況今天以強擊弱以眾擊寡呢”
白起淡淡地笑了笑,說道:“當年進攻楚國時,楚王恃其國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互嫉恨,奸人謅諛用事,百姓離心,城池不修,軍備不整,我於是得以引兵深當時秦軍士卒以軍中為家,以將帥為父母,上下以誠信相“,一心同功,死不旋踵而楚人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都自顧其家,各有散心,喪失鬥誌,所以秦軍才能建立空前的功勳,範雎點了點頭,表承讚同白起的話,接著又連著讚歎道:
“將軍神算,將軍神力,將軍神威!”
白起接著說,“伊闕之戰,韓軍有意保全實力,不願意先動用自己的部隊,魏軍企圖倚仗韓軍的精銳,想讓他們充當先鋒,兩軍不能同心合力,於是我得以在韓陣之前設疑兵,又以主力出其不意痛擊魏軍,魏軍被擊敗後,韓軍也開始潰退,秦軍乘勝而追擊,於是又創立軍功”
“趙國自長平決戰以來,君臣都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在國內能夠做到勤政廉政在國外也以謙卑的態度加強同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燕國、魏國結親,和齊國、楚國連好,一同防備我國。在這一期間,趙國國內得以富強,外交也得以成功。所以臣以為,趙國現在是不宜於發軍征伐的。”
秦昭王這時已經憤然不能自已。
“白趙將軍如此分析和比較當時與當前的軍政形勢,清晰了然,確實不愧一代名將。不過,寡人仍然稍有懷疑,說當時秦軍強攻邯鄲,破趙必勝,難道能夠那麼肯定嗎”
白趙說:“臣在前線,是了解雙方軍情與民情的,竊以為當時秦軍一鼓作氣,若要破邯鄲、滅趙國,是肯定能夠成功的,秦昭王說:“這麼說,是寡人貽誤軍機,耽誤白起將軍創立軍功了。”
“不,臣並不是這個意思。”白起慌忙叩頭請罪,然而秦昭王已經憤憤地拂袖而去。
第二天,應侯範雎來到白起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