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軍,我這裏開門見山,就不說一般的客套話了,大王今天派我來拜望上將軍,還是要請上將軍再辛苦一次。君意殷勤懇切,上將軍一定可以深心體味。邯鄲戰事,確實如大王所說沒有上將軍指揮,是絕對不能取勝的,白起答道:“可是,我已經同大王說明了,邯鄲之戰,以現在的形勢看,隻能以秦軍的失敗告終,“將軍,大王還令我轉述這樣的話,楚國,地方5000裏,擁有壯勇之士百萬。而將軍曾經率數萬之眾馳聘楚地,攻陷鄭、郢焚其宗廟,東至竟陵,令楚人上下震恐,東徙而不敢西向。又如韓國和魏國,當年曾經相互勾結,興兵甚眾,將軍統率的秦軍,數量雖然不到韓魏聯軍的一半,然而迎戰之於伊闕,大破兩國之軍,流血甚至漂起盾牌,殲敵達24萬,致使韓國和魏國至今仍然不得不懾服我秦軍的神威。這都是上將軍創立的大功,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而現在,趙軍之卒死於長平的已有十分之七八,其國虛弱至極,所以我們發軍攻趙,動員的兵力數倍於趙國之眾,以上將軍的神威,指揮這次戰役一定是可以大獲全勝的。上將軍曾經多次有以寡擊眾,取勝如神的戰例,更何況今天以強擊弱以眾擊寡呢”
白起淡淡地笑了笑,說道:“當年進攻楚國時,楚王恃其國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互嫉恨,奸人謅諛用事,百姓離心,城池不修,軍備不整,我於是得以引兵深當時秦軍士卒以軍中為家,以將帥為父母,上下以誠信相“,一心同功,死不旋踵而楚人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都自顧其家,各有散心,喪失鬥誌,所以秦軍才能建立空前的功勳,範雎點了點頭,表承讚同白起的話,接著又連著讚歎道:
“將軍神算,將軍神力,將軍神威!”
白起接著說,“伊闕之戰,韓軍有意保全實力,不願意先動用自己的部隊,魏軍企圖倚仗韓軍的精銳,想讓他們充當先鋒,兩軍不能同心合力,於是我得以在韓陣之前設疑兵,又以主力出其不意痛擊魏軍,魏軍被擊敗後,韓軍也開始潰退,秦軍乘勝而追擊,於是又創立軍功”
範雎又點了點頭。
白起說:“這兩次大戰,都是準確地分析了形勢,利用了敵軍的弱點,取勝是自然之理,又何‘神’之有哉範雎說:“將軍謙遜而此次長平大勝,更是曠古稀有的奇功!”
白起則說道,“秦破趙軍於長平,沒有能夠抓住戰機,乘趙囯舉國振懼的時候進軍滅趙,反而多有顧慮放過了趙國,使得趙人能夠發展農耕,恢複經濟,積蓄財力,撫養孤幼,壯大軍隊,並且樂治兵器甲具,增高城牆,深浚城河,如今軍民一心,上下同力,如同越王勾踐困於會稽時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進攻趙國。趙人必定固守抵抗。秦軍挑戰,趙軍一定不肯出戰,強攻邯鄲,一定難以攻克。進攻其他的城鎮一定不能拔取。征掠其郊野;也一定毫無所得。出師而無功,諸侯國將會以為有可乘之機,將會分別濃遣救兵來援趙。對於秦軍現在進攻邯鄲,我隻是看到其危害,而看不到其利益。再如上而今身體多病。因而實在不能從君命出征。”
範雎又說道:“邯鄲戰局,大王相信以將軍之神力,是可以轉敗為勝的,白起則回答道,有的情況下可以經過努力轉敗為勝。但是此次邯鄲之戰秦軍無論誰去指揮,都必敗無疑。”
範雎又說道:“難道真的沒有任何轉化的可能嗎”
白起說:“要避免失敗隻有一種辦法,就是撤圍退軍!”範雎苦笑了一下,又說道:“如果大王執意要上將軍親赴邯鄲前線呢?上將軍總不能眵違抗君命吧”
“對了還要煩請應侯轉呈大王,白起絕對無意違抗君命,不過昨晚太醫令來寒舍為白起診治痼疾,他說,白起的病現今尚未痊愈,近期是切切不能遠行勞累、出征作戰的一直到丞相範雎悻悻地離去,上將軍白起心裏有一個問題,終於沒有提出來。他想問:
“衛先生之入獄,衛先生之暴死,究竟是誰下的毒手?相君你應當承擔什麼責任”1他最終還是控製住了自己。他想,現在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