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道風習雲夢(1 / 2)

漢代人出行之前,祖道儀式往往十分隆重。漢宣帝時任太傅的疏廣歸老故鄉公陶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輛)。晉人張協詠史詩藹藹東都門,群公祖二疏,朱軒曜金城,供張臨長衢''說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漢武帝時任丞相的劉屈與貳師將軍李廣利是兒女親家,在李廣利領兵出擊匈奴時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臨別私約請立昌邑王為太子,於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劉屈被處以腰斬之刑,妻子梟首華田街。李廣利的妻子也被收審,他本人因此而投降匈奴,於是遭滅族之禍。祖道時的一句話,競然導致一場政治變亂,威權顯赫的一相一梅因此成為悲劇人物。

甘肅居延出土的漢代簡族牘中也可以看到有關當時祖道風習的內容,如:

候史褒予萬歲候長祖道錢出錢十付第十八侯長祖道錢0道錢出錢十付第廿三候長祖道錢0道錢出錢十出錢0(104-9,145-14)可見祖道風習的盛行,上自帝王將相下至普通軍民,無不浸沉其中,確實如晉人嵇含在<祖陚序>中所寫到的祖之在於俗尚矣。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鹹用。”

東漢蔡邕有一篇祖道時祝誦的〈祝祖文〉,其中寫道元正令子,時惟裹良。乾坤交泰,太簇運陽。乃祀祖靈,以祈福祥。”他還有一篇留傳至今的遺文<祖餞祝>,內容是這樣的:

令歲淑月,日吉時良3爽應孔嘉,君當遷行3神龜吉兆,林氣煊煌。著卦利貞,天見三光。鸞鳴羅雍,四牡彭彭。君既升輿,道路開張風伯雨師,灑道中央。陽遂求福,尤辟兵。倉龍夾轂,白虎扶行。朱雀道引,玄武作侶。勾味居中厭伏四方。往臨邦國,長樂無。

出行選擇吉日良時,占卜得到吉兆,天氣也淸明宜人,寶馬輕車已經備好,前後左右都有神靈護佑,旅途必定平安無恙。通過祖道時祝文的內容,可以知道當時的祖道儀式,主要是為了祝佑旅行的安全。

晉人多有題名為“祖道”的詩作例如孫楚的<祖道詩>,董京的<之馮翊祖道詩>,陸機的<祖道潘正>、<祖道畢雍孫劉邊仲潘正叔詩>,牽秀的<袓孫楚詩>,王镄的<侍皇太子祖道楚淮南二王詩>,浚的<祖道應令詩>等等,看來祖道時賦詩以紀,已經成為當時文人們時崗的雅好。

張華的<祖道征西應詔詩>中寫道,庶寮群後,餞飲洛湄。感離歎賽,甚德遲遲,他在<祖道趙王應詔詩>中也寫道:“發軔上京,出自天邑。百寮餞行,縉紳具集軒冕峨峨,冠蓋習習。戀德惟懷,永歎弗及,看來,祖道時虔敬地祭祀行道之神的古意已經漸漸淡淇。所謂“感離歎”、“戀德惟懷”,體現出祖道僅式上人們主要發抒的已經不再是對行道之神的敬畏之心,而演變成對行旅之人的惜別之情。何敬祖<洛水祖王公應詔詩>中寫道,遊宴調繆,情戀所親。薄言餞之,於洛之濱。”送別感懷,已經成為這類詩作的主題。所謂餞飲”,原本是向行神祝禱之後,旅人與送行者“飲酒於其側”,這時已經演變為儀式的主要內容了。到了南北朝隋雇時代,已經極少再見到“祖道”詩,這類詩作已漸漸為“餞別”詩所取代了。

漢代人出行之前,祖道儀式往往十分隆重。漢宣帝時任太傅的疏廣歸老故鄉公陶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輛)。晉人張協詠史詩藹藹東都門,群公祖二疏,朱軒曜金城,供張臨長衢''說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漢武帝時任丞相的劉屈與貳師將軍李廣利是兒女親家,在李廣利領兵出擊匈奴時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臨別私約請立昌邑王為太子,於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劉屈被處以腰斬之刑,妻子梟首華田街。李廣利的妻子也被收審,他本人因此而投降匈奴,於是遭滅族之禍。祖道時的一句話,競然導致一場政治變亂,威權顯赫的一相一梅因此成為悲劇人物。

甘肅居延出土的漢代簡族牘中也可以看到有關當時祖道風習的內容,如:

候史褒予萬歲候長祖道錢出錢十付第十八侯長祖道錢0道錢出錢十付第廿三候長祖道錢0道錢出錢十出錢0(104-9,145-14)可見祖道風習的盛行,上自帝王將相下至普通軍民,無不浸沉其中,確實如晉人嵇含在<祖陚序>中所寫到的祖之在於俗尚矣。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