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近代中國交通模型(1 / 3)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由於運輸能力的劣勢幾致畋局。清政府在與法議和後重新整頓防務,李鴻章又一次提出召商集股,籌集資金,興辦鐵路。這時,大學士左宗棠也成為態度鮮明的修路。他指出:

外國以經商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轉運靈通,無往不利。其未建以前撓固甚,一經告成,民因而窗,國因而強,人物因而倍盛,有利無害所謂“人物因而倍盛”,顯然已經注意到了交通事業的發展不僅利於經濟和軍事,而且對於文化的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1887年,光緒皇帝的生父、慈植的昧丈、睜親王奕澴以總理海軍衙門事務大臣的身分,與兵部侍郎曾紀澤共同上疏,鐵路之議,曆有年所,毀譽紛紜,英衷一是。自經前歲戰事,始悉局外空談與局中實際判然兩途。臣奕澴總理事務,見聞較切。臣曾紀澤出使八年,親見西洋各國鐵路之益。現公共酌核,調兵運械貴在便捷,自當擇要而圖,於是修路派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很顯然,他們是通過與西方國家的比較而體驗到了發展交通的緊迫性的。

在這樣的形勢下,清廷於是批準將商辦的由唐山至胥各莊長80華裏的鐵路線伸延175華裏,經蘆台、塘沽直達天津。這條線路於1888年建成通車李鴻章又代粵商奏陳,申請接造津通鐵路,與已經通車的津唐線連通。此議一出,立即遭到了反修路派的圍攻。戶部尚書翁同和、禮部尚書奎潤、內閣學士文治等接連上停辦鐵路折七件,加以阻諫,提出修造鐵路有“資敵、擾民、失業”三大弊端。當時兩廣總督張之洞也加人到修路振的行列中,加上已經建成的津唐線已經顯現出極大的敢益,然而慈禧太後仍然麵對修路派和反修路派進人決戰階段的大辯論猶疑不定。

18明年李鴻聿向從來沒有見過鐵路的慈禧太後進獻“火輪車”和“機器車”,也就是小火車。同年冬,在紫禁城以西的太液他西岸,開工修建了一條供表演和試車的窄軌鐵路。這條鐵路南起中南海紫光閣,一路北進,又沿北海西岸北行轉東,至鏡清齋(今名靜心齋)前的碼頭而達終點。當時有稱“紫光閣鐵路”者,又由於位於大內之西苑(北海和中南海的總稱)內,又稱作“西苑鐵路”。

這條宮苑中修造的小鐵路,使慈禧太後和光緒帝第一次看到了這種行駛速度和運載董均為人力、畜力所遠遠不及的先進的交通方式。它通行於宮苑禁地,當然不能使社會交通活動直接受益,但是當時一些出人內廷的王公顯貴以及翁同和一類權臣,也都藉此開了眼界。

此忌,慈禧在上諭中表霣出傾向於修路的態度。1889年8月,光緒帝親政之後,正式委派李鴻章、張之洞會同海軍衙門“妥籌開辦”修路事宜,修路派的主張取得了勝利。就連以為年“五月地震,七月西山發較,十二月太和門火,皆天象示儎''為“火輪馳鶩於昆明,鐵軌縱橫於西苑”而“憂心忡忡”,一向力主反對修路的翁同和,也一反故態,提出可以先於邊地試行,以便運兵。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由於運輸能力的劣勢幾致畋局。清政府在與法議和後重新整頓防務,李鴻章又一次提出召商集股,籌集資金,興辦鐵路。這時,大學士左宗棠也成為態度鮮明的修路。他指出:

外國以經商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轉運靈通,無往不利。其未建以前撓固甚,一經告成,民因而窗,國因而強,人物因而倍盛,有利無害所謂“人物因而倍盛”,顯然已經注意到了交通事業的發展不僅利於經濟和軍事,而且對於文化的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1887年,光緒皇帝的生父、慈植的昧丈、睜親王奕澴以總理海軍衙門事務大臣的身分,與兵部侍郎曾紀澤共同上疏,鐵路之議,曆有年所,毀譽紛紜,英衷一是。自經前歲戰事,始悉局外空談與局中實際判然兩途。臣奕澴總理事務,見聞較切。臣曾紀澤出使八年,親見西洋各國鐵路之益。現公共酌核,調兵運械貴在便捷,自當擇要而圖,於是修路派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很顯然,他們是通過與西方國家的比較而體驗到了發展交通的緊迫性的。

在這樣的形勢下,清廷於是批準將商辦的由唐山至胥各莊長80華裏的鐵路線伸延175華裏,經蘆台、塘沽直達天津。這條線路於1888年建成通車李鴻章又代粵商奏陳,申請接造津通鐵路,與已經通車的津唐線連通。此議一出,立即遭到了反修路派的圍攻。戶部尚書翁同和、禮部尚書奎潤、內閣學士文治等接連上停辦鐵路折七件,加以阻諫,提出修造鐵路有“資敵、擾民、失業”三大弊端。當時兩廣總督張之洞也加人到修路振的行列中,加上已經建成的津唐線已經顯現出極大的敢益,然而慈禧太後仍然麵對修路派和反修路派進人決戰階段的大辯論猶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