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追逐費爾巴哈唯物主義(1 / 1)

費爾巴哈的哲學讓恩格斯認識到,隻有物質才是永恒的,人類的自由、獨立由上帝支配的說法荒唐至極,他也認識到了黑格爾“絕對精神”的錯誤,認識到“理性隻有作為精神才能存在,精神隻能在自然界內部並且和自然界一起存在,而不是完全脫離整個自然界的天知道什麼地方以某種與世隔絕的方式生存著”。後來,恩格斯追求真理的精神鼓舞著他對黑格爾哲學和謝林的啟示哲學進行了強烈批判。

此時的恩格斯,在思想上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小時候的上帝至上,到不來梅經商時告別宗教,再到最後追隨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恩格斯成為一個唯物主義者的經曆,就像跨越思想的“三級跳”,當第三次跳起又落下後,真理就出現了。

隨著唯物主義思想的加深,恩格斯對政治實踐的認識也不斷加深,他批判了阿爾諾德·盧格的誇誇其談,對於青年德意誌放棄革命的思想更是無法容忍,在公開發表《評亞曆山大·容克的〈現代文學史講義〉》一文中,他強烈批判了容克軟弱、空虛的論調,並與之劃清了界限。

隨後,恩格斯以一名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鬥士的姿態,用筆作為武器,將鬥爭對象轉向了國王威廉四世,對封建專製展開了猛烈的轟擊。

恩格斯不斷在《萊茵報》上發表措辭犀利的文章,這些文章主張改革現存的社會製度,維護言論自由,並毫無遮掩地揭露了司法製度的弊端和反動實質。恩格斯深入分析普魯士國王的反動本質,將國王的品質和現存製度的本質放在一起作了論述,對於國王極力維護封建製度、剝奪人民所有權利的這種行為更為惱火。曆史不願倒流,人民更不願意處於沒有自由的製度裏,所以國王企圖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國家的希望,如同發育的胚胎,還未成形就已經死於人民高喊出的“不”中。恩格斯也指出:威廉四世這些倒行逆施必定要招致失敗。

由於費爾巴哈的無神論衝擊了宗教教義,因此他被驅逐出大學,開始了幾乎與世隔絕的哲學追問。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脫離了實踐,漏洞也不斷顯現,對此恩格斯也進行了批判,但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對恩格斯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並為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後來,恩格斯與青年德意誌和青年黑格爾派徹底地分道揚鑣了。1842年10月,在服役期滿離開柏林後,恩格斯結束了革命活動的第一階段。迎接這位22歲年輕人的將是更加波瀾壯闊的新生活和新戰鬥,恩格斯將帶著他高漲的民主革命思想向前走去。

費爾巴哈的哲學讓恩格斯認識到,隻有物質才是永恒的,人類的自由、獨立由上帝支配的說法荒唐至極,他也認識到了黑格爾“絕對精神”的錯誤,認識到“理性隻有作為精神才能存在,精神隻能在自然界內部並且和自然界一起存在,而不是完全脫離整個自然界的天知道什麼地方以某種與世隔絕的方式生存著”。後來,恩格斯追求真理的精神鼓舞著他對黑格爾哲學和謝林的啟示哲學進行了強烈批判。

此時的恩格斯,在思想上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小時候的上帝至上,到不來梅經商時告別宗教,再到最後追隨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恩格斯成為一個唯物主義者的經曆,就像跨越思想的“三級跳”,當第三次跳起又落下後,真理就出現了。

隨著唯物主義思想的加深,恩格斯對政治實踐的認識也不斷加深,他批判了阿爾諾德·盧格的誇誇其談,對於青年德意誌放棄革命的思想更是無法容忍,在公開發表《評亞曆山大·容克的〈現代文學史講義〉》一文中,他強烈批判了容克軟弱、空虛的論調,並與之劃清了界限。

隨後,恩格斯以一名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鬥士的姿態,用筆作為武器,將鬥爭對象轉向了國王威廉四世,對封建專製展開了猛烈的轟擊。

恩格斯不斷在《萊茵報》上發表措辭犀利的文章,這些文章主張改革現存的社會製度,維護言論自由,並毫無遮掩地揭露了司法製度的弊端和反動實質。恩格斯深入分析普魯士國王的反動本質,將國王的品質和現存製度的本質放在一起作了論述,對於國王極力維護封建製度、剝奪人民所有權利的這種行為更為惱火。曆史不願倒流,人民更不願意處於沒有自由的製度裏,所以國王企圖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國家的希望,如同發育的胚胎,還未成形就已經死於人民高喊出的“不”中。恩格斯也指出:威廉四世這些倒行逆施必定要招致失敗。

由於費爾巴哈的無神論衝擊了宗教教義,因此他被驅逐出大學,開始了幾乎與世隔絕的哲學追問。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脫離了實踐,漏洞也不斷顯現,對此恩格斯也進行了批判,但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對恩格斯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並為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後來,恩格斯與青年德意誌和青年黑格爾派徹底地分道揚鑣了。1842年10月,在服役期滿離開柏林後,恩格斯結束了革命活動的第一階段。迎接這位22歲年輕人的將是更加波瀾壯闊的新生活和新戰鬥,恩格斯將帶著他高漲的民主革命思想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