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批判哲學家謝林(1 / 2)

可是,這是青年時代的謝林,這是屬於黑格爾戰友的謝林,這是燃燒著一切的謝林。

後來,隨著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複辟,這位黑格爾曾經的戰友,卻與他分道揚鑣了。

謝林轉向封建專製製度,借助虛無的魔法,從不可追溯存在的無底深淵把蹣跚的上帝召喚出來,尊上帝為世界的來源,虔誠地跪拜在上帝那皮膚鬆弛、布滿褶子的腳下,回到他想象中最後的歸宿。而上帝這位老人呢,正努力地掙紮著睜開眼睛,看看近日門庭稀落後意外的來客。可是,上帝太老了,老得連睜開眼睛對他來說都是困難的事了,更不要說評判世間的公正了。

謝林,成為了科學的敵人、宗教的擁護者、基督的哲學家。

此時,最高興的是普魯士王朝,上帝已經失去任何力量了,世間的規則將由他們隨意製定。而且,現在還有了一個得力的幫手。他身上集結著萬千人的信仰,而此時的他也畢恭畢敬地跪拜在上帝的長榻前。所以,普魯士的統治者在繼續專製統治、加強對人民暴力壓製的同時,也拿出了手中的王牌——謝林,借助他來製止革命,宣揚“救世主力量”、“革除不信神的咒語”,鏟除反動的黑格爾哲學,打敗欣欣向榮的青年黑格爾派。

在苦苦勸說仍無果後,黑格爾繼續風雨兼程,向前行進。黑格爾提出:精神是第一性的,自然界是第二性的;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存在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宇宙精神”或“絕對觀念”是一切事物的源泉;自然的、社會的以及人的思維現象,都是“絕對觀念”的表現。黑格爾的哲學中,包含著辯證法這個“合理的內核”。

黑格爾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全麵地、有意識地敘述辯證法一般運動形式的哲學家,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把它描寫為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係”。黑格爾集以往哲學發展的大成,創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係,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

恩格斯認為,黑格爾哲學的真正意義在於“它永遠結束了以為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他關於合理性和現實性的論述,包含著革命的思想。因為,“按照黑格爾的思維方法的一切規則,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這個命題”,恩格斯提出了另一個命題:凡是現存的,都是應當滅亡的。恩格斯認為,黑格爾是一個獨立勇敢的思想家,他不僅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裏,而且在不能凸顯自己的領域裏,都超越了自己的時代。

黑格爾哲學的廣泛傳播,對國民的影響與日俱增,而謝林仍舊沉溺於上帝的偉大裏,背起了重重的十字架,力圖使哲學成為神學上的婢女。前後不連貫的觀點,隨心所欲的理論,武斷的見解,東拉西扯、雜亂無章和漏洞百出的語言,構成了謝林體係的大廈,馬克思評價道:“謝林的哲學——就是在哲學幌子下的普魯士政治。”

可是,這是青年時代的謝林,這是屬於黑格爾戰友的謝林,這是燃燒著一切的謝林。

後來,隨著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複辟,這位黑格爾曾經的戰友,卻與他分道揚鑣了。

謝林轉向封建專製製度,借助虛無的魔法,從不可追溯存在的無底深淵把蹣跚的上帝召喚出來,尊上帝為世界的來源,虔誠地跪拜在上帝那皮膚鬆弛、布滿褶子的腳下,回到他想象中最後的歸宿。而上帝這位老人呢,正努力地掙紮著睜開眼睛,看看近日門庭稀落後意外的來客。可是,上帝太老了,老得連睜開眼睛對他來說都是困難的事了,更不要說評判世間的公正了。

謝林,成為了科學的敵人、宗教的擁護者、基督的哲學家。

此時,最高興的是普魯士王朝,上帝已經失去任何力量了,世間的規則將由他們隨意製定。而且,現在還有了一個得力的幫手。他身上集結著萬千人的信仰,而此時的他也畢恭畢敬地跪拜在上帝的長榻前。所以,普魯士的統治者在繼續專製統治、加強對人民暴力壓製的同時,也拿出了手中的王牌——謝林,借助他來製止革命,宣揚“救世主力量”、“革除不信神的咒語”,鏟除反動的黑格爾哲學,打敗欣欣向榮的青年黑格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