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曆史性會見
恩格斯笑容滿麵、熱情洋溢地說道:“我很久以來就期待著這次會見……”
“謝謝!”馬克思抬起頭看了一眼恩格斯,就又開始獨自埋頭看起文章來。
……
恩格斯很失望,再加上煩惱,下樓的時候竟把珍貴的手杖都折斷了。
這是1842年11月,恩格斯在回英國的途中,到德國的科倫第一次見到馬克思時的情景。
兩年過去了,恩格斯厭惡的經商生活畫上了句號。1844年夏天,恩格斯在回國途中,來到了法國首都巴黎。這座曾經用鮮血染過的城市填滿了恩格斯小時候的記憶,革命的歲月讓這座城市顯得分外厚重。恩格斯來到這裏,除了希望與法國的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建立聯係外,更期待的是拜訪馬克思。
馬克思退出《萊茵報》後,偕妻子燕妮旅居巴黎,並擔任《德法年鑒》的主編。恩格斯為其撰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得到了馬克思的極大讚賞,思想上的共識讓兩人始終保持著書信聯係。
如果說第一次見麵是曆史在兩人麵前開的一個玩笑,那麼這次見麵卻是曆史的一次會意的笑。恩格斯在巴黎受到了馬克思和夫人燕妮的熱情接待,在巴黎逗留的十天裏,恩格斯除了與巴黎的工人和社會主義者見麵外,大部分時間都和馬克思一起探討政治、經濟和哲學等方麵的問題。這一次會見是兩人偉大友誼的開端,之後他們共同完成了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變革,開創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新紀元。
一部《神聖家族》的問世,標誌著兩位革命導師友誼第一個成果的誕生。
在這本書裏,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資本主義私有製的滅亡是曆史的必然,資本主義的墳墓是自己挖的,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就是推翻一切私有製,最終埋葬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揭露了黑格爾思辨哲學中“個別”和“一般”的錯誤關係,進而引出了黑格爾哲學中最致命的要點:顛倒了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並針對鮑威爾將自然界和社會看作是自我意識的創造物這一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隻有物質生產才是曆史的真正發源地。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對社會曆史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精神、觀念卻存在於物質的經濟事實之中,是由社會生活決定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醜。並將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批判了以鮑威爾為首的青年黑格爾派將思想原則與物質利益、英雄和人民群眾對立起來的唯心史觀。
《神聖家族》作為他們合作的第一個成果,體現了兩位革命導師思想科學的交融。從此,兩人向著人類解放的道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