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2 / 3)

【無稽之言勿聽,毋詢之謀勿庸】 出自《尚書·周書·旅獒》。無稽:沒有根據。謀:計劃。庸:使用。意思是:毫無根據的話不要聽信,沒有谘詢過別人的計劃不要使用。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德:德政。意思是:德政才是好的政治,政治的最終目的在於養育人民。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貳:不專一。意思是:任用德才兼備的人要堅信不疑,驅除奸佞小人要堅決果斷。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出自《尚書·虞書·皋陶謨》。聰明:指見聞。意思是:上天知曉人間的善惡,是在百姓中間聽取和觀察來的;上天的獎懲命令,是來自於百姓的意見。

【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 出自《尚書·虞書·舜典》。意思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鯀流放到羽山。這四個凶惡的家夥受到了應得的懲治,全天下的人就都心悅誠服了。比喻對待邪惡要果斷驅除,這樣百姓自然會擁護。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出自《尚書·虞書·堯典》。克:能夠。明:彰顯。意思是:彰顯(自己)崇高的品德,使族人能夠親和團結。

【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危:不安。允:誠實。意思是:(治國)最擔心的是人心不安,治國的根本思想精微難明,隻有一心一意地為民操勞,始終執行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

【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出自《尚書·虞書·舜典》。永:長久。聲:古代音樂的五聲。意思是:詩是抒發作者誌向的樂章,是需要長久歌詠的,五聲是依附於歌詠的,使用十二律和五聲合於節奏。

【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出自《尚書·商書·鹹有一德》。師:榜樣。意思是:德行修養是沒有固定的老師的,以善為原則的人都是自己學習的榜樣。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出自《尚書·商書·仲虺之誥》。裕:寬裕。意思是:謙虛好問的人氣度就寬宏,自以為是的人氣量就狹小。

【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 出自《尚書·商書·仲虺之誥》。意思是:能夠自己拜得名師的人可以成就偉業,到處叫囂別人不如自己的人會滅亡。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出自《尚書·夏書·胤征》。炎:燒。意思是:大火燃燒昆侖山時,美玉和頑石都遭到毀滅。比喻好事物與壞事物同歸於盡,成語“玉石俱焚”源於此。

【建官惟賢,位事惟能】 出自《尚書·周書·武成》。惟:按照。意思是:安排官員要按照才德,委派工作要根據能力。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 出自《尚書·虞書·舜典》。五品:即父、母、兄、弟、子五倫。意思是:百姓互不親近,提倡尊老愛幼也不會順利。

【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出自《尚書·君陳》。意思是:能夠忍耐,就可辦成事情;寬宏大量,就有高尚的道德。

【德盛不狎侮】 出自《尚書·周書·旅獒》。意思是:高尚的人必然自重,也不侮辱別人。

【不役耳目,百度惟貞】 出自《尚書·周書·旅獒》。意思是:感官不被聲色支配的人,他的思維是純潔的。

【辭尚體要,弗惟好異】 出自《尚書·周書·畢命》。尚:崇尚,重。體要:精要,具體而概括。惟:為,是。意思是:文辭重在充實而概括,而不是為了喜愛標新立異。

【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出自《尚書·周書·洪範》。羞:進獻,貢獻。而:同“爾”,你。意思是:對於那些有才能、有作為的人,要讓他們貢獻自己的力量,以使國家昌盛。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出自《尚書·周書·洪範》。蕩蕩:寬闊、廣大。意思是:不結黨營私,治國之道就會寬廣開闊。

【弗慮胡獲,弗為胡成】 出自《尚書·商書·太甲下》。弗:不。胡:怎麼。意思是:不經過思考,怎麼會有所收獲呢?不去實行,怎麼會有所成就呢?

【德惟治,否德亂】 出自《尚書·商書·太甲下》。意思是:以德來治理國家,就會天下太平;反之,就會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