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請別以“嚴”的名義對錢文忠們讓步(1 / 3)

接下來,錢教授談到了“獨生子女”,認為這是“自地球上有人類這個物種以來所出現的一個從來沒有過的‘亞種’”,然後說:“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獨生子女”當然有其獨特性,傳統的教育方式的確不能完全解決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但無論多麼獨特,兒童的共性總還是有的。對教育而言,隻談普遍性而不談獨特性和隻談獨特性而不談普遍性,都是極端而荒謬的,可錢教授恰恰如此極端而荒謬。任何時代的孩子都有特殊性,任何國家的孩子也各有特殊性,按錢教授的邏輯,無論曆史上的教育傳統,還是國外的教育思想,統統不適合中國當前的教育,那等於不但否定了當下的教育,而且取消了一切教育。

再有,“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教育裏麵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你“實在想不通”就能說明教育沒有快樂嗎?既然“教育裏麵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那就說明錢教授也認為“痛苦”隻是“教育裏麵”的“成分”之一,那麼“教育裏麵”還有沒有其他成分呢,比如“快樂”?

還有,“如果說過去的教育都不對,那俞敏洪校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徐小平、王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按錢教授的“邏輯”,古今中外就沒有不好的教育,因為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出一些名人:你說封建時代的教育不好?那李白、蘇東坡、曹雪芹是怎麼培養出來的?你說解放前的教育不好,那麼陳寅恪、陶行知、巴金是誰培養的?你說斯大林極權統治下的教育不好,那麼蘇霍姆林斯基、讚可夫、巴班斯基以及第一個把人造衛星送上天的科學家是誰培養的?你說改革開放前的教育不好,那麼現在我們國家各行各業的棟梁是誰培養的?這樣推論,就沒有不好的教育。任何時代——包括公認的一些黑暗不堪的時代,都會有個別傑出人才誕生,但這個別傑出人才並不能反過來證明那個時代的教育多麼輝煌。但是,不同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培養的人才是多是少?埋沒人才多一些還是培養人才多一些?對這些問題,錢教授是不思考的。

緊接著,錢教授問:“我們不是過去的教育教育出來的嗎?我們是隨地吐痰了還是耍流氓了?”錢教授這裏的“我們”指的是他本人和俞敏洪等被“過去的教育教育出來的”人才,可是錢教授認為他和俞敏洪“挺好的”依據是既沒有“隨地吐痰”也沒有“耍流氓”!這樣蠻不講理的話,連小學生都看得出其思維的混亂。

類似於這樣毫無邏輯的話,文中太多太多。本來是嚴謹做學問的大學教授,說起話來卻信口開河,東拉西扯。錢教授實在是自損形象。

接下來,錢教授談到了“獨生子女”,認為這是“自地球上有人類這個物種以來所出現的一個從來沒有過的‘亞種’”,然後說:“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獨生子女”當然有其獨特性,傳統的教育方式的確不能完全解決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但無論多麼獨特,兒童的共性總還是有的。對教育而言,隻談普遍性而不談獨特性和隻談獨特性而不談普遍性,都是極端而荒謬的,可錢教授恰恰如此極端而荒謬。任何時代的孩子都有特殊性,任何國家的孩子也各有特殊性,按錢教授的邏輯,無論曆史上的教育傳統,還是國外的教育思想,統統不適合中國當前的教育,那等於不但否定了當下的教育,而且取消了一切教育。

再有,“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教育裏麵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你“實在想不通”就能說明教育沒有快樂嗎?既然“教育裏麵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那就說明錢教授也認為“痛苦”隻是“教育裏麵”的“成分”之一,那麼“教育裏麵”還有沒有其他成分呢,比如“快樂”?

還有,“如果說過去的教育都不對,那俞敏洪校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徐小平、王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按錢教授的“邏輯”,古今中外就沒有不好的教育,因為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出一些名人:你說封建時代的教育不好?那李白、蘇東坡、曹雪芹是怎麼培養出來的?你說解放前的教育不好,那麼陳寅恪、陶行知、巴金是誰培養的?你說斯大林極權統治下的教育不好,那麼蘇霍姆林斯基、讚可夫、巴班斯基以及第一個把人造衛星送上天的科學家是誰培養的?你說改革開放前的教育不好,那麼現在我們國家各行各業的棟梁是誰培養的?這樣推論,就沒有不好的教育。任何時代——包括公認的一些黑暗不堪的時代,都會有個別傑出人才誕生,但這個別傑出人才並不能反過來證明那個時代的教育多麼輝煌。但是,不同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培養的人才是多是少?埋沒人才多一些還是培養人才多一些?對這些問題,錢教授是不思考的。

緊接著,錢教授問:“我們不是過去的教育教育出來的嗎?我們是隨地吐痰了還是耍流氓了?”錢教授這裏的“我們”指的是他本人和俞敏洪等被“過去的教育教育出來的”人才,可是錢教授認為他和俞敏洪“挺好的”依據是既沒有“隨地吐痰”也沒有“耍流氓”!這樣蠻不講理的話,連小學生都看得出其思維的混亂。

類似於這樣毫無邏輯的話,文中太多太多。本來是嚴謹做學問的大學教授,說起話來卻信口開河,東拉西扯。錢教授實在是自損形象。

與人交往,如果彼此使用的概念不同,是無法交流的。或者,同樣的詞語,可內涵不同,那也等於雞同鴨講。比如,同樣是“地瓜”,我國南方人和北方人理解就不一樣。北方有的地方說的“地瓜”,其實是我老家所說的紅薯;而在我老家,紅薯是紅薯,地瓜是地瓜。因此,討論問題的雙方,概念一定要統一,不然怎麼也“尿不到一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