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壺(1 / 3)

“與你結了婚……你待我這麼好,我心裏真是很感激的。”

這話是愁子說的,但心情雄介也是相同的,而且更有一種悔恨:早知道將要如此早地分別,平時更應該再待她好一些才是呀!

“嫁給你這樣的丈夫,……我就覺得……沒有白白浪費了這人生……”

每說幾個詞,便引起激烈的咳嗽,雄介勸她不要多說話,可她還是掙紮著說:

“我死後……請不要忘了我呀。”

“當然的囉,怎麼會忘了呢?”

“永遠不忘……將我骨灰製成的壺……放在你身邊。”

“……”

“我死了,也想伴在你身邊。”

愁子的話,使得雄介不忍心啟齒說出人的骨灰是不能製成壺的。

“一定,你要記住我的話呀。”

又過了半個月,愁子由於咳嗽厲害與呼吸困難已不能進食了,每天隻能靠輸液維持生命。她的人完全脫了形,雙眼凹進兩個深深的窟窿,下巴削尖,看上去像一個幽鬼似的可怕。

看著自己這副可怕的形象,愁子哀怨地訴道:“你不照我的話做……我可是要變了鬼來找你的。”

說著從被窩裏伸出隻剩一層皮包骨的手指,雄介默默地伸出自己的小指鉤住了愁子的指頭:

“我一定會照你的話做的,你好好休息吧。”

再過一個月,愁子的生命便到了盡頭。

果真似醫生所說,愁子離開了人間,雄介嘴裏不說心裏的悲傷是可以想見的了。然而,也正是在這瞬間,他心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遵照妻子的心願將她的骨灰製成一個壺。

從技術上來講,用牛骨能製瓷器,那麼用人骨就不應該不行的。

翻看了不少有關瓷器的書籍,書中記載作為骨灰瓷器主要原料的骨灰,任何動物都沒關係的,隻是牛骨製出的東西最少雜質而已。

這樣看來,雖說人骨與牛骨的有機成分—磷酸、鈣質等的比例會有些不同,但燒成灰後,本質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了。雄介對自己的認識不太有把握,又去請教了公司裏懂行的同事,得出的結論也是相同的。

既然任何動物的骨灰都可以,那麼人的骨灰也是沒問題的。

這樣理論上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便是怎樣取得妻子的骨灰,去找誰來製作這麼一把壺的問題了。

用人的骨灰製作瓷壺,是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中聲張的,隻能在絕密的情況下進行,這樣就必須找一個十分可靠的人才是。

經過反複思考,雄介決定去找在會津經營窯場的陶藝家斯波宗吉先生。

以前,雄介編輯的月刊,為了刊出有關瓷陶器的特輯,去東北地區的窯場采訪時認識斯波的。

本來,斯波也不是什麼有名的陶藝家,當時隻是請他介紹了一些有關會津地區的陶瓷情況而已。

不過在與他的接觸交談中,雄介對他誠實、忠厚的品德產生了頗佳的感覺。

另外,臨分手時看到的他那窯場木架上放著的一個透明晶瑩的白瓷花瓶,又使雄介對他的手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你結了婚……你待我這麼好,我心裏真是很感激的。”

這話是愁子說的,但心情雄介也是相同的,而且更有一種悔恨:早知道將要如此早地分別,平時更應該再待她好一些才是呀!

“嫁給你這樣的丈夫,……我就覺得……沒有白白浪費了這人生……”

每說幾個詞,便引起激烈的咳嗽,雄介勸她不要多說話,可她還是掙紮著說:

“我死後……請不要忘了我呀。”

“當然的囉,怎麼會忘了呢?”

“永遠不忘……將我骨灰製成的壺……放在你身邊。”

“……”

“我死了,也想伴在你身邊。”

愁子的話,使得雄介不忍心啟齒說出人的骨灰是不能製成壺的。

“一定,你要記住我的話呀。”

又過了半個月,愁子由於咳嗽厲害與呼吸困難已不能進食了,每天隻能靠輸液維持生命。她的人完全脫了形,雙眼凹進兩個深深的窟窿,下巴削尖,看上去像一個幽鬼似的可怕。

看著自己這副可怕的形象,愁子哀怨地訴道:“你不照我的話做……我可是要變了鬼來找你的。”

說著從被窩裏伸出隻剩一層皮包骨的手指,雄介默默地伸出自己的小指鉤住了愁子的指頭:

“我一定會照你的話做的,你好好休息吧。”

再過一個月,愁子的生命便到了盡頭。

果真似醫生所說,愁子離開了人間,雄介嘴裏不說心裏的悲傷是可以想見的了。然而,也正是在這瞬間,他心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遵照妻子的心願將她的骨灰製成一個壺。

從技術上來講,用牛骨能製瓷器,那麼用人骨就不應該不行的。

翻看了不少有關瓷器的書籍,書中記載作為骨灰瓷器主要原料的骨灰,任何動物都沒關係的,隻是牛骨製出的東西最少雜質而已。

這樣看來,雖說人骨與牛骨的有機成分—磷酸、鈣質等的比例會有些不同,但燒成灰後,本質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了。雄介對自己的認識不太有把握,又去請教了公司裏懂行的同事,得出的結論也是相同的。

既然任何動物的骨灰都可以,那麼人的骨灰也是沒問題的。

這樣理論上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便是怎樣取得妻子的骨灰,去找誰來製作這麼一把壺的問題了。

用人的骨灰製作瓷壺,是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中聲張的,隻能在絕密的情況下進行,這樣就必須找一個十分可靠的人才是。

經過反複思考,雄介決定去找在會津經營窯場的陶藝家斯波宗吉先生。

以前,雄介編輯的月刊,為了刊出有關瓷陶器的特輯,去東北地區的窯場采訪時認識斯波的。

本來,斯波也不是什麼有名的陶藝家,當時隻是請他介紹了一些有關會津地區的陶瓷情況而已。

不過在與他的接觸交談中,雄介對他誠實、忠厚的品德產生了頗佳的感覺。

另外,臨分手時看到的他那窯場木架上放著的一個透明晶瑩的白瓷花瓶,又使雄介對他的手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妻子的骨灰,能否製成那樣美麗的壺,留傳於世呢……”

雄介這麼想著,終於撥通了斯波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