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納貢的時間還有十幾天。
麻布的數量是夠的,族人的新衣往後推遲一點,就可以將現今織出的麻布拿去交易。
陶器就得抓緊時間燒製。
他一邊製造衝壓裝置,一邊讓族人準備足夠的陶泥和釉料。
衝壓裝置很簡單,模具也準備幾套。
為了追求最大效益,現時,他打算製造的都是比較小巧的陶器。
如:碗,勺。
每個品種還有兩個規格,一大一小。
當葉青將衝壓裝置給族人使用的時候,大部分族人是非常高興的。
但也有部分族人高興之餘,又有些失落。
如蠻牛這類,製造陶器技術比較厲害的人。
他們覺得自己的技術沒用了。
衝壓裝置製陶實在是又快又好。
將一塊切割出來的大小固定的泥塊,放進模具中,將手柄往下一壓。
眨眼的功夫,完事!
一個非常標準的碗就出現了。
這個碗,不但圓潤光滑,形狀漂亮,並且也很結實。
經過衝壓裝置擠壓,陶泥被擠壓的很密實,內部不存在有什麼空洞。
也不存在用手工盤泥條時,粘結不牢固的問題。
它是一體擠壓成型的。
再加上陰幹後塗滿釉料,經過燒製,更加漂亮、堅固。
這釉料可是獨一份啊,族人不說見過,想都沒有想過,世上竟然有這麼光滑、結實的陶器。
即便摔在地上,不用力,摔都摔不破。
葉青抽調部分族人,進行分工合作,快速地、大批量地製作著陶器。
和泥、壓模、“蓋章”、燒製。
陶器開始一堆堆地出現。
……
出發時,族長有些犯難。
太多了,帶不動啊。
葉青按照族人的腳力和路況估算,去汪芒國的路程不會超過一百公裏。
去汪芒國,族人需要走三四天時間。
去汪芒國沒有路,需要隨行隨開路。
即便前一次開出路來,下次再走的時候,早已長滿了野草,很難行走。
部落也沒有車啥的。
因此,所有攜帶的物品都需要族人肩挑背扛。
而族人背著貨物,一天能如果能走上二十公裏,就很厲害了。
攜帶的物品有納貢和用於交易的物品,以及眾人來去的路上的食物,
一路上可沒有旅館驛站啥的可以補充食物。
如果不攜帶足夠的食物,依靠一路打獵的話,嗬嗬,那也就不用去了。
雖然野外那無數的野獸都算是食物,可那不是族人的食物,族人能保證自己不成為野獸的食物,便謝天謝地。
就像現代社會,城市中那無邊無際、數不清的高樓大廈、美墅豪宅,但,很多人,卻連一套普通住房都無法擁有。
葉青想著是不是造幾輛板車或者獨輪車載貨,想了想便放棄了。
這種路況,哪怕是獨輪車,都沒辦法行走。
野外水網太密集了,沒有橋,獨輪車怎麼過河?
最後,葉青出注意,用牛馱。
水牛會水,不懼水路,馱的重量也多,一頭牛頂好幾個人,牛吃的草料也可以就地解決。
族長眼睛一亮,連連讚同。
納貢的隊伍出發了。
隊伍中,人24個,牛20頭,布匹200米,幹魚幹若幹,陶器沒仔細算過。
族長,太康,少康都在其中。
族長作為首領,需要出麵與各部落交涉,必須去。
太康,族長繼任者,跟著學習觀摩。
族長將來不在了,他需要接上。
少康,嚕嚕,還有另外一個少年,是去相親的。
這次,部落沒有適婚的女孩。
葉青看著曠野中迤邐而去的隊伍,心裏有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