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見子醫生徑直向門診室走去,我也跟在她的後邊,但是她剛才的問話,卻縈繞在我的腦海之中,久久不能忘卻。
我一定要對她強調,我和涼子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門診室顯得有些狹長,窗戶上掛著花邊窗簾,窗戶下方擺著一張大桌子,冰見子醫生坐在那裏,患者坐在她對麵的轉椅上,旁邊還放著一張病床,靠牆的地方豎著一排櫃子,裏麵放著各式各樣的檔案和藥品。
冰見子醫生在椅子上坐好以後,我喊了一聲患者的名字,鈴木先生走了進來。
他今年四十七歲,在六本木一棟大廈的物業管理公司工作,今年三月,他因為嚴重失眠和不安障礙來這裏就診。
根據病曆的記錄,今年二月他在公司曾闖過一次大禍,原本是要被炒魷魚的,但後來被留用了下來,從此以後他常被一種還會闖禍的不安折磨,總是靜不下心來,有時出現悸動、盜汗的症狀,甚至還有全身顫抖、呼吸困難的現象。
他被診斷患為“神經官能症”,也就是所謂的不安障礙,如果病情繼續加重,會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最近怎麼樣了?”冰見子醫生問。
患者答:“啊,我仍在努力。”但是他的臉色並不甚好,一副沒有自信、心情緊張的樣子。
“不那麼努力也沒關係,即使再出現錯誤也沒什麼,你們老板不是說過了嗎?”
依照冰見子醫生的請求,鈴木先生現在被安置在一個相對清閑的職位,但是他本人還是逃脫不了再犯錯誤的那種不安。
根據我讀過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在人們的內心深處,有人能夠認知的意識,還有一種是人無法認知的潛意識,所以人的意識由意識和潛意識兩個部分組成。
在人的潛意識當中,隱藏著各種各樣的欲求,為了使這些欲求得到滿足,這些潛在的欲求就會上升到意識的範圍。但是當這些欲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流動,從意識的世界被壓回潛意識的世界裏,這種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互相衝突,稱為“糾紛”。
人們時常被這種糾紛所困擾,當人們潛意識裏得不到滿足的欲望過度膨脹的時候,就會折磨本人,最後會以各種各樣的神經官能症的形式表現出來。
鈴木先生的病因在於,他總是以不努力不行的標準進行自律,這樣使得情緒更加緊張,由此造成了精神上的不安和身體上的異常反應。
來冰見子診所就醫的患者當中,有些是冰見子醫生的仰慕者,他們想和她直接說話才來就診。特別是男性患者,被冰見子醫生的美貌和說明病情時那種幹脆利索勁兒吸引,覺得隻要能見到她,就能使自己的身心放鬆下來。
鈴木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他每次都穿灰西裝,打著素色領帶,一米七的身高,雖然有著世間常見的健壯體格,卻總是用孩子般依賴的目光,追隨冰見子醫生的一舉一動。
冰見子醫生對這類患者當然早已習慣,她淡淡地在病曆上記錄著鈴木先生講述的病情。
“我希望夏天就能完全好了,爭取不給任何人添麻煩……”
對於鈴木先生的自述內容,冰見子醫生輕輕地一帶而過:“這種事情你不必太在意,即使給他人添些麻煩也不要緊。”
“但是,已經不能再給別人……”
鈴木先生即使從表麵上看,也是那種極端認真、一絲不苟的人。事實上他每次來的時候,都穿著同樣的西裝和白襯衣,圖案樸素的領帶嚴絲合縫地係在脖子上。
看著他誠實的樣子,我想起了冰見子醫生說過的“精神病患者中沒有壞人”這句話。
在我至今接觸的患者當中,的確沒有一個壞人。
當然有一少部分人,由於毒品或酒精中毒等有過犯罪記錄,但是這些人從根本上說也是非常單純的人,正是由於性格脆弱,他們才會走向犯罪的道路。當然,此外的一般精神病患者,和他們接觸長了,就會發現他們當中很多人誠實專一、認真努力。還有不少人感覺遲鈍,但智商很高。換一種說法,就是這種過於專一或者內向的性格,導致他們難以適應現實社會中那種混雜的局麵,從而傷害自己,引發了神經係統的疾病。
“不要緊的,服了這些藥,再觀察一段時間吧。”
鈴木先生一直話不停口地述說著自己的情況,冰見子醫生選擇適當的時機剛要結束治療,鈴木先生忽然請求道:“請讓我握一下您的手。”
冰見子醫生稍稍有些窘迫,接著伸出她那隻美麗頎長的秀手。鈴木先生緊緊地握著她的手說:“謝謝您!”好像臣服在維納斯的腳下一樣,深深地低下了頭。
鈴木先生好像從冰見子醫生那裏得到了什麼“氣”一樣,握著她的手不肯鬆開。
我都沒有握過冰見子醫生的手,這家夥臉皮也太厚了。正當我因此發愣的時候,冰見子醫生道:“好了,已經不要緊了。”並試圖抽回自己的手。鈴木先生這時仿佛才醒悟過來一般,鬆開了冰見子醫生的手。
我拍了拍這個磨蹭著不走的患者的肩膀,領著他向掛號室走去。
“請在那邊等一下,我給您拿藥。”
刹那間,他用略帶怨恨的眼光看了我一眼,那種軟弱空虛的表情,使我覺得他很像一個人,我一下子想起來了花塚總院的患者。
就是那個住在西樓病房、由涼子負責護理的叫村鬆的患者,他也是用和鈴木先生一樣虛無的表情望著我的。當然這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隻是都是四十多歲,可能是那股認真勁兒比較相似吧。
想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了涼子說過的“根本沒必要讓患者住院”那句話。
“如果冰見子醫生想讓這位叫鈴木的患者住院,辦得到嗎?”
我一邊按照病曆上的要求取藥,一邊想象。
如果冰見子醫生對這位患者說:“你這樣工作下去相當危險。在這種狀態下繼續工作的話,說不定還會造成失誤,所以你先住院一段時間如何?在醫院住一個月認真服藥的話,你的病情肯定會好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