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篇(2 / 3)

夜深了,勞累了一天,我沉沉地進人了夢鄉。我記得自己在九寨溝的瀑布下遊泳,激起浪花片片。朦朧中伸手一摸,身邊都是水。我睜開眼,仔細一看,原來夜裏下了大雨,上遊的雨水從我們的帳篷底下衝刷而過,我們所有人都泡在水裏。立即叫醒全組人員,查看藥品。由於(藥品)放在桌子上,幸好沒濕。隻可惜睡袋、背囊不防水,都被淹了。陶英群說了句話頗有骨氣:“去他媽的,淹就淹吧,總比困死強。”我看了一下表,淩晨3時。大家倒頭便睡。

早晨5時,大家都被凍醒。山區晝夜溫差極大。加之我們被褥全濕,已是無法人睡。於是索性起來,擰幹衣服被褥,收拾剛發(遭)過水災的帳篷。

7時,吃過早飯,江少傑連通了海事衛星電話,由於無法充電,每人隻限一分鍾通話時間。我們的話都是一樣的:“我在擂鼓鎮大本營,我這兒一切都好,爸媽你就放心吧,孩子在家一定要聽話啊!”我最後一個打完電話,發現帳篷裏靜悄悄的,王沈歌與張進麵對麵站著,早已是淚如雨下。

8時,整整24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小分隊的第一天巡診就要開始了……

(摘自北川野戰醫院綜合二科軍醫、軍區總醫院心髒外科副主任醫師尹宗濤日記)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晴

天剛蒙蒙亮,我們就離開駐地,走在了沙石鋪成的鄉間道路上。四川山區的早晨總是彌漫著霧氣,這裏夜間濕度很大,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平原的人初次來這裏,很是不適應。衣服被露水打濕了,貼在身上,感覺奇癢無比。另外一些老同誌感覺到關節不適,如張軼斌,不得不吃些止疼片。

今天(是)我們來都壩第3天。昨天我們到鄉政府見到鄉黨委唐書記,他大概介紹了這個鄉的條件(情況):這個鄉靠近北川縣最北部,自然條件艱苦,道路條件差,共有6個自然村,人口3000人,由(於)地震波及的山體滑坡導致道路中斷,和外界長時間失去聯係。現有醫護人員兩人,就醫受到很大影響,當地老百姓處於缺醫少藥狀態。聽完這番話,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們每名醫療隊員都暗下決心,一定要走遍全鄉,把黨和國家的溫暖送到每家每戶。

決心易下,行動起來卻異常艱辛。李白詩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懸崖峭壁上行走是家常便飯。地震塌方造成很多路段變得很危險,我們常常通過這樣的道路:一麵是垮塌的山體,路麵僅能容1人通過。另一麵是幾十米高的懸崖,懸崖下邊山澗奔湧,轟轟作響。道路狹窄,隨時有碎石滾落。每到這時,我們就分開逐個快速通過。另外當地百姓居住很分散,不成村落聚居。就拿我們今天要去的民權村3隊來說吧,總共隻有27戶.人口近百,但是分布(在)近3平方公裏的地域(居住)。

下午3點,我們來到了最遠的母學峰家。他的房子建在山頂,依山而建,是這裏典型的民居,吊腳樓。由於地震使房子一層地麵出現裂紋,屋頂移位,雖然沒有傾塌,但也成了危房,無法居住,(所以)一家4口住在不遠處的帳篷裏。他家8歲的小男孩被蚊蟲叮咬得遍體鱗傷。由於前麵已發光了避蚊霜,徐斌醫生把自己的驅蚊水留給他們,並留下我們的壓縮口糧。母學峰熱情挽留我們喝茶、吃飯,但我們婉言拒絕。我們每到一處,必然都有當地老百姓發煙、送水,都被我們謝絕了。

晚上8點,我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鄉裏的帳篷營地,坐在木板和磚塊搭的床上。是該和家裏通電話的時候了,但是地震損壞了供電係統,帳篷外發電機轟鳴,我們卻出現短暫的平靜。是該想家的時候了,領隊張軼斌軍醫拿出手機翻看手機中兒子的照片……

(摘自北川野戰醫院門診部軍醫、第463醫院神經內科醫師仇靖日記)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晴

來貫嶺鄉已經是第9天了。由於要搭建活動板房我們的營地撤到河壩下麵的河灘上了。一早醒來,桑姐和我不由重新溫習了一下昨夜溪水的喧鬧、頻繁的餘震以及不絕於耳的隆隆聲。(到現在也沒猜出是飛機、落石、地震、還是推土車的聲音)末了,樂天的一句話樂壞了大家。因昨晚男生的帳篷內睡了5個人,他靠在最外邊,離河床邊緣也就20多厘米。他邊睡邊往裏頭擠,生怕掉下河去,最後都要擠到劉勁鬆的床上了。他說:“差一點就和勁鬆貼臉了。”哈!

這些天山上山下地跑,仿佛把這輩子的山都爬盡了,現在見到山都有點要吐的感覺。我在心裏暗暗發過誓:五年之內都不爬山了,哪怕是黃山!可第二天又是一個個山頭地爬。山裏的蚊蟲真厲害,身上咬的包後來都變成一個個大水泡,或大或小,必須把它撓破,放出血水才能止癢。我、樂天、勁鬆、桑姐、尹組長,都是這樣。尤其樂天,我們戲稱他是“體無完膚”。(說他)就這樣回沈陽,洗俗中心肯定不讓進,準把他當成皮膚病或性病拒之門外。

說到洗澡,這裏一點都不缺水,但奇缺熱水。這麼多天來,大家都用山泉引下的自來水擦洗身子。雖然涼,但也清爽,順便也能治治水土不服。

中午,一位竹壩村的老奶奶特地走了3個小時的山路來看我們。還送來了一筐自家小雞下的雞蛋。說是為了感謝我們治好了她的腳腫病。村委會一也為我們送來了肉粽和水果,提前祝我們端午節快樂。金洞村的駐軍還為我們送來了兩條溪裏捉的魚。看到這些不知怎的,大家的眼睛變得濕濕的。這些東西雖小,而他們蘊涵的深情卻讓我們感動。唯有更用心地工作,更紮實地用知識和才能回報老百姓及駐地官兵的深情厚意。

(摘自北川野戰醫院手術室護士、第463醫院護理部助理員高蕾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