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序
林非
一、引言
尹均生教授對於國際報告文學的研究確實在這個充滿巨大生命力和發揮廣泛社會效應的領域中具有全麵而深人的建樹。他既善於從宏觀的視角,對國際報告文學進行科學的界說和基本框架的描述,對於它曆史發展的複雜線索作出清晰的勾勒;還善於從微觀的視角,對這方麵許多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和作品,作出相當精辟的思想和藝術分析;然後又在這個牢固和堅實的基礎上,進一步科學地預測它未來發展的前景,從而對國際報告文學向前邁進的趨勢,得出了令人信服的闡述。
我在認真地閱讀過尹均生的理論專著《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之後,很高興地獲得了上述印象和結論,深感他無論在宏觀俯視或微觀辨析這兩方麵,對於國際報告文學此種文體的把握,都已經達到了十分純熟的程度,因而就很明顯地推進和提高了這個研究領域的學術水平。我自己於十餘年前撰寫《中國現代散文史稿》時,對於“五四”以來中國報告文學的發展趨勢多少也曾作出了粗略探討,還思考過國際報告文學的發展背景,企圖進一步細致地探討這個課題。卻由於始終忙碌於手頭的各項雜事。無法去搜集與研究有關資料,網而無法更為深人地開掘下去。
如果尹均生教授這本水平很高的學術論著,能夠提早於十餘年前就付梓的話,一定會使我從中受到極大的啟迪,從而就可以繼續在這個領域中深人地跋涉下去。可惜的是在我許久以來早已停下這個研究領域的工作之後,才出現了《國際報告文學研究》這本令人矚目的學術論著,因此我已經無法冉憑借這個可喜的成果,在報告文學這個研究領域中作出進一步的努力了。
然而在仔細地閱這本學術論著之後,依舊使我心充滿了喜悅。因為自幾盡管曾更好地向這個研究領域的高繼續攀登,卻看到了同行的摯友攀登到比自己高得多的地方,取得了比自己大得多的優異成績。科學研究的高度成就往往得依靠許多學者的智慧與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持續不斷的發展。我覺得尹均生教授所取得的成績,確實是在這種集體的力量中,顯示了自己明顯的作用。
二、科學的界說和框架的構想
報告文學是怎樣產生和形成的呢?
尹均生作出了這樣明確和科學的回答:“報告文學不是古代早就產生了的,而是近代社會生活的產物。”(《報告文學。新型的獨立的文學樣式》)針對有的作家和學者認為報告文學是“古已有之”的說法,他主張緊緊抓住這種文體產生的時代與社會原因進行研究,認為“報告文學隻能是近代社會走向工業化、商業化的產物”,因為“一方麵,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為新聞事業的產生準備了全部物質條件,供社會傳播的報紙應運而生。另一方麵,工業化社會比以往時代的社會規模擴大,世界各地的重大變動都和大多數人的利益息息相關,社會每時每刻產生大量新聞,人們又追逐和傳播著新聞。當簡短的新聞滿足不了人們對外界更多的了解時,就需要一種比一般新聞更充分的荷載工具,通訊和文藝性的翔實報道就產生出來了”(《論報告文學產生及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從時代與社會的原因認識報告文學的興起,這樣就必然會得出科學的結論。
正像尹均生所確認的那樣,報告文學最初萌生和蓬勃發展於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對立加劇的時期,而正好是在這前後,由於西方帝國主義向整個世界進行擴張和侵略的緣故,這樣就肯定要形成思想文化的接觸衝撞以及相互融合。正是在這種複雜和廣闊的思想文化背景麵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世界的報告文學,也獲得了萌生和發展。由於是從根本性的時代和社會原因出發,宏觀性地俯視了報告文學發展曆程的整個趨勢,《國際報告文學研究》就很自然地展示出中國和西方國家報告文學之間的緊密關係,納入到一個係列中問去進行考察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揭示報告文學這種文體的內在規律從而也就能夠對國際報告文學這種文學樣式作出順理成章的科學界說。這無疑是尹均生在此領域中作出的卓越貢獻。
尹均生教授從根本上把握了國際報告文學此種文體的規律與個性特征,對它進行研究的整體框架自然也就很容易被確定了。從《國際報告文學研究》中所反複展示的有關方麵看來,對於它的理論認知和估價,對於它曆史發展狀況的顯示,對於它分析現狀的個案與整體研究,對於它未來發展前景的預測與把握這幾個部分,尹均生所勾勒和建立的國際報告文學研究之整體藍圖確實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牢固和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