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道航閑來無事,與高麗僧人如海戲道:“人皆高德行業肅清。如如海等少學可停卻矣。”如海聞言,勃然大怒,便告於官府:“那鑒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準備攻打揚州。”是時海盜猖獗,采訪使班景倩聞訊大驚,當即派人拘禁所有僧眾,雖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國,第一次東渡就此夭折。
榮睿、普照心中不甘,當即潛伏大明寺中,鑒真心意已決,周密籌備之後,率僧人十七人,工匠八十五人,再次出發。不料尚未出海,便在長江口的狼溝浦遇風浪沉船。船修好後剛一出海,又遭大風,飄至舟山群島,五日後眾人方被救,轉送餘姚阿育王寺安頓。浙江各寺聞鑒真到來,爭相邀請前去講法,第二次東渡亦告結束。
巡回講法之後,鑒真回到阿育王寺,準備再次東渡。此事為越州僧人得知,為挽留鑒真,他們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乃為“引誘”鑒真前去日本。於是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榮睿途中裝病,偽稱“病死”,方能逃離。第三次東渡就此作罷。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鑒真於是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遂率三十餘人從阿育王寺出發。剛走到溫州,便被截住,原來鑒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靈佑擔心師父安危,苦求揚州官府阻攔,班景倩遂派人將鑒真一行截回揚州。第四次東渡不了了之。
748年,榮睿、普照再次來到大明寺懇請鑒真東渡。鑒真即率僧人十四人,並工匠水手等共35人,再次東行。為等順風,出長江後鑒真一行在舟山群島一帶停留了數月。在東海上,又有風暴吹襲,連續漂流十四天才看到陸地,上岸之後,發現已經漂流到了海南。鑒真在海南停留一年,為當地帶去了許多中原文化和醫藥知識,時至今日,三亞仍有“曬經坡”、“大小洞天”等鑒真遺跡。之後,鑒真北返,經過萬安州(今海南萬寧)、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達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在始安開元寺鑒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廣州講法,途徑端州(今廣東肇慶)時,榮睿病死該地龍興寺。在廣州,鑒真動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後,鑒真繼續動身,經韶州時,普照辭去,臨別之時,鑒真發誓“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此時,鑒真由於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勞頓,又為庸醫所誤,導致雙目失明。過了大庾嶺,祥彥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鑒真十分悲痛。接下來鑒真又經過了廬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潤州江寧縣(今江蘇南京),回到了揚州。第五次東渡結束。
由於鑒真遊曆遍於半個中國,因此聲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備真備、晁衡等人來到揚州,再次懇請鑒真同他們一道東渡。當時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為日本拒絕,因此不許鑒真出海。鑒真便秘密乘船至蘇州黃泗浦,轉搭遣唐使大船,揚帆出海,此時,普照也於餘姚趕來,11月21日,鑒真所乘舟與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餘兩舟一舟觸礁,12月20日,抵達日本薩摩,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
鑒真一行前後曆時十二年,六次啟行,五次失敗,航海三次,幾經絕境。先後有三十六人死於船禍和傷病,二百餘人退出東渡行列。隻有鑒真篤誌不移,百折不撓,終於實現了畢生的宏願。鑒真此行對日本影響極大,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這日,道航閑來無事,與高麗僧人如海戲道:“人皆高德行業肅清。如如海等少學可停卻矣。”如海聞言,勃然大怒,便告於官府:“那鑒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準備攻打揚州。”是時海盜猖獗,采訪使班景倩聞訊大驚,當即派人拘禁所有僧眾,雖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國,第一次東渡就此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