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藤原竊權(1 / 2)

陽成做太子時,便整日鬥雞走馬,放蕩不羈,即位之後,文恬武嬉,毫無人君模樣,更將國中事務交予藤原基經處置,基經樂得如此。884年,藤原基經廢陽成天皇,改立光孝天皇,後三年,光孝崩,立宇多天皇。光孝、宇多父子,出自皇室旁支,本是清貧,被基經立為天皇,自是感恩戴德,事事聽命基經。宇多即位之初,便下詔宣布:凡事須首先關白於太政大臣,遂有“關白”之稱。關白本為“稟告”之意,語出《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後經遣唐使引入日本,逐漸成為總理萬機的重要職位,位同丞相。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藤原氏掌控朝廷,架空天皇,是以攝關一職為常設職位,藤原氏及其直屬後裔即稱攝關家。此後,醍醐、朱雀、村上、冷泉、圓融、花山、一條、三條、後一條、後朱雀、後冷泉諸天皇皆由藤原家族擁立。及至藤原道長當政以後,藤原氏專權達於極盛。此間藤原氏以外戚幹政,為所欲為,二後並立,四女三妃。東宮立妃,幼小天皇常住其家。攝政、關白、太政大臣、左右大臣之職為藤原氏一族獨霸,藤原道長曾作詩詠道:

“斯世即我世,我做我所思。皎皎十五月,圓盈無缺時。”

之後藤原一族權勢如日中天,逐漸腐朽墮落,四處大興土木,廣建宮殿,又因奢侈無度,遂生斂錢之術,賣官鬻爵,收受賄賂,整個朝廷烏煙瘴氣。各府官衙,紛紛貪贓枉法,魚肉百姓,使得各地凶猾結黨,群盜滿山。放眼天下,已無一處寧靜之地。

卻說昔日大化改新,所頒班田法與租庸調製,初時義朝見成效,8世紀後開始動搖。先是因為人口增加,導致可分土地不足,不能如數班田。進行班田必須造授口帳和校田帳,把它呈報太政官,經太政宮核定批準方能。一次班田,需要數年時間,是以班田不能按期進行,對新增的受田人口也不能班給口分田。沉重的賦稅徭役,使班田農民貧困不堪。每當青黃不接時,農民被迫接受國家貸稻和私人貸稻,利率竟分別高達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百。這種高利剝削不僅不能使農民維持再生產,反而更加貧困。有詩人山上憶良作詩哀道:“爐灶斷青煙,釜蛛絲斑。奈何無米炊,相對泣無言。”

百姓不堪忍受,便背井離鄉,逃亡他方。由於班田農民的逃亡,大量土地荒蕪。逃亡之人,渴望開墾荒地,成為自耕農,但多數無力開墾,少數開墾幾畝地也被當地寺社、富豪兼並。有百姓便鋌而走險,嘯聚山林,亦有百姓進入貴族和寺社的領地。這些領地後來變成莊園,逃到這裏的奴隸和農民成了莊民。莊園主借助權勢,設種種口實向政府申請莊園免租,之後又爭獲得“不入”特權。“不入”原來僅指朝廷差役不得進入莊園,後來擴大到不承認政府在莊園裏擁有司法權和警察權。取得不輸租權、雜役免除權、不入權的莊園便完全排除了國衙的一切幹涉,莊園主獲得了統治莊園的一切權力,變為領主,莊園則成為他的私人領地。

九世紀時,莊官勢力日益強大,逐漸組織起私人武裝力量,借以鎮壓莊民,反抗國司,保衛莊園和擴大莊園。又因藤原氏獨斷專權,許多貴族來到地方,蓄養武士,發展勢力。那私人衛隊,便形成武士團。勢力最盛者,乃是桓武平氏和清和源氏,此二氏皆是皇族旁支,此時藤原禍國,兩大家族便伺機出手,力挽狂瀾。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陽成做太子時,便整日鬥雞走馬,放蕩不羈,即位之後,文恬武嬉,毫無人君模樣,更將國中事務交予藤原基經處置,基經樂得如此。884年,藤原基經廢陽成天皇,改立光孝天皇,後三年,光孝崩,立宇多天皇。光孝、宇多父子,出自皇室旁支,本是清貧,被基經立為天皇,自是感恩戴德,事事聽命基經。宇多即位之初,便下詔宣布:凡事須首先關白於太政大臣,遂有“關白”之稱。關白本為“稟告”之意,語出《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後經遣唐使引入日本,逐漸成為總理萬機的重要職位,位同丞相。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藤原氏掌控朝廷,架空天皇,是以攝關一職為常設職位,藤原氏及其直屬後裔即稱攝關家。此後,醍醐、朱雀、村上、冷泉、圓融、花山、一條、三條、後一條、後朱雀、後冷泉諸天皇皆由藤原家族擁立。及至藤原道長當政以後,藤原氏專權達於極盛。此間藤原氏以外戚幹政,為所欲為,二後並立,四女三妃。東宮立妃,幼小天皇常住其家。攝政、關白、太政大臣、左右大臣之職為藤原氏一族獨霸,藤原道長曾作詩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