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鐮倉幕府(2 / 2)

又因源義經一生燦爛淒涼,聞者無不歎息,同情之情油然而生,對源義經不舍之情往往轉化為期待,各種奇幻傳說應運而生。 言傳義經兵敗之後逃往北海道,教化當地民眾,被奉為王。又言源義經西逃蒙古,改名鐵木真,後成就不世偉業,遂稱成吉思汗。之後其孫忽必烈建立大元,乃取“源”之諧音。又因要為祖父報仇,兩度派軍渡海西征。此皆小說家言,不足采信。

卻說源賴朝定了天下,1192年後白河法皇身死,賴朝遂於鐮倉建立政權,開創幕府時代,從此天皇獨居京都一隅,大權旁落,廢立榮辱全在幕府將軍。

幕府統治的物質基礎是附以各種名稱的龐大的“關東禦成敗地”,即將軍的管轄地。主要由“關東禦領”、“關東禦分國”和“關東進止所領”構成。“關東禦領”沒收源平兩氏領地而由朝廷賜給源賴朝的,包括散在全國各地的500多個莊園。“關東禦分國”是朝廷授予源賴朝的知行國(封地),其內容同莊園的知行並無不同;各國的國司由幕府推薦的禦家人擔任。將軍這兩部分管轄地的收入是幕府的主要財源。“關東進止所領”是指將軍擁有授職權的那些國衙領和莊園領地。

與京都朝廷不同,鐮倉政權的社會階級基礎主要是在鄉領主和那些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名主等中小土地所有者,而它的主要政治軍事支柱則是“禦家人”。禦家人是源賴朝在征討平氏過程中同他結成封建主從關係的武士,即將軍的家臣。禦家人原來都是一些在鄉領主、莊官、名主,跟隨源賴朝參加內戰,為的是他們不為京都貴族政權所承認並在貴族莊園製下極不穩定的土地所有權能得到確認。源賴朝保證了禦家人原來的土地所有權,有的還賜與新的土地,並通過守護地頭製的建立使之獲得法律根據。對於將軍的這種“禦恩”,禦家人須為將軍“奉公”,即平時值衛京都、鐮倉,戰時率自己的一族舍身疆場,玩忽奉公義務就有被剝奪其禦家人地位及其土地所有權的危險。於是在將軍和禦家人之間就通過“禦恩”、“奉公”的關係建立起牢固的封建主從關係。

為增強幕府經濟實力和謀求禦家人的利益,源賴朝和幕府鼓勵開荒,擴大耕地,為此曾製定大規模開發關東的計劃,責成所在地頭執行。鑒於平安貴族推行渴澤而漁政策招致農民反抗的曆史經驗,賴朝也采取了若幹安定民生的措施,如減免部分地區貢租等。這些政策和措施有利於生產的發展。為了要保持一支效忠於己的善戰軍隊,他還一再告誡部下要過檢樸生活,反對奢侈浪費。

隨著鐮倉幕府的建立,原來作為賴朝私家機關的各種機構也轉變為公立機關,幕府的製度也進行了整頓。 在地方上,賴朝延續了戰時的守護、地頭製。在全國各地的莊園內,以一國一人為原則,任命有力禦家人為守護。守護的職責稱為“大犯三條”,主要是率領管下的禦家人警固皇居、檢查和搜捕犯有謀反、殺人等重罪之人。此外,守護還要處理管內社寺、驛路的事務,指揮和監督大番役以外的禦家人平日的勤務,傳達幕府的法規、任命禦家人等。

地頭由禦家人擔任,是幕府派駐在莊園的代表,任務主要是檢察、征稅、管理土地等。地頭分為本領安堵地頭和新恩地頭。本領安堵大多是原來的大莊園主,賴朝承認他們對舊有所領的支配。本領安堵對所領具有名主、地頭兩重支配權,莊園農民與他們有更強的隸屬關係。新恩地頭是立戰功的禦家人,賴朝將沒收的平氏土地賜予他們,成為一方的地頭。新恩地頭為了鞏固自己的在地權力,以地頭職和給田為根本,以幕府權力為依靠,加強了對農民的支配。

鐮倉幕府的階級基礎是禦家人製度。所謂“禦家人”就是與源賴朝有主從關係的地方上的土豪、武士。平氏時代,武士們在各自的土地上已經具有了開發領主、地主、名主三重身份。為了維持自己在莊園內的地位,他們將所領寄進於中央貴族名下,並從寄進的莊園領家那裏獲得管理原屬自己所領的實權。賴朝起兵後,支持賴朝的武士成為了賴朝的禦家人,被授予守護、地頭職。 這種以土地為媒介而結成的將軍和武士主從關係的禦家人製度,構成了鐮倉武家社會。

1199年,源賴朝死,遺孀北條政子出家為尼,長子賴家繼承將軍職。不久,政子便以輔政為名實行垂簾聽政。不想如此一來,一場大亂再度發生,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