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蒙古東征(2 / 2)

再說西路軍在百道原登陸之後,正見藤原經資率五百騎前來迎戰,兩軍相持不下,經資忽聞背後殺聲震天,回首望去,不由大驚失色。原來忻都取道箱崎,從背後發動襲擊。日軍腹背受敵,登時大潰,連忙向太宰府水城撤去。忻都正欲追趕,洪茶丘勸道:“如今天色已晚,我等不明地形,劉將軍又身重箭傷,不若暫行歇息,明日再戰不遲。”金方慶道:“此言差矣,我軍初戰告捷,日人一夜十驚,我等可效孟明焚舟、淮陰背水之計,於死地求後生。”正說話間,忽有來報:“劉將軍箭傷難愈,已返回船上養傷。”忻都道:“我軍出戰,便傷大將,甚是不吉。策疲兵入敵境,非完計也,不若班師。”遂令大軍盡數返回船上。

日人連戰連敗,人心惶惶,紛紛避往神社,祈求神佛保佑,是夜風雨大作,日人隻道末日降臨,無不戰栗。不料一夜不見動靜。待、次日一早,少貳經資派人探視,卻不見元軍一兵一卒,又到海邊巡查,隻見海麵之上,漂浮無數破碎木片。經資甚是詫異,乃令手下四處探查。須臾,便有來報:“會夜大風雨,元軍戰艦觸岩崖,多半沉沒。餘者已連夜返航。”經資喜道:“此乃天照大神降神風相助。”眾將彈冠相慶。

卻說北條時宗受到捷報,眾臣紛紛道賀。不料時宗愁眉不展,經資奇道:“主公為何不喜反憂?”時宗道:“你等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元雄踞天下,領土大過日本百倍。此次遭挫,元氣未傷,決計不肯停兵罷戰,假以時日,定當卷土重來。”經資大驚道:“屬下愚鈍,竟未料及此事。”時宗道:“不妨,元軍近日亦不會重至。我等趁此機會,厲兵秣馬,整軍備戰。”遂令各國守護征發全國六十五歲以下的男子,充當預備士兵,各寺院的僧兵也被動員。同時加強軍備建設,組織民夫修建環繞博多灣的堅固石堤。又對各國武士作出細致分工:四國、九州地方的武士在本地加強防禦;中國地方的武士防守堪稱西門鎖鑰的周防、長門,並隨時準備支援四國、九州的抗戰;京畿、關東地方的武士馳援京都;奧羽地方的武士也要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話分兩頭,忻都兵敗回國,一番花言巧語,竟是顛倒黑白,將自己兵敗說成大捷,日人業已歸順。忽必烈龍顏大悅,大行封賞,又詔諭沿海官司向日本人開通市舶、開放口岸。時日一久,隻見日本商人前來貿易,卻不見使節朝貢,忽必烈心生疑惑,又遣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等,攜帶國書出使日本,以求通好。四月,杜世忠一行繞過大宰府,直抵長門室津,企圖順利地闖過關卡,到達京都或鐮倉。但長門守護卻將杜世忠等人押送大宰府,然後上報幕府。北條時宗得到此消息後,立命將元使送至鐮倉,下令將元使杜世忠一行三十餘人斬首於鐮倉龍口,隻放逐了四名高麗船員,並命令京都以西禦家人、非禦家人、寺院、貴族等均由各國守護率領,加強備戰。

杜世忠一去數年不見消息,忽必烈此時忙於經營江南,倒也無心此事,1279年,南宋覆滅,忽必烈方才憶及此事。卻有臣下報知,杜世忠早已死於非命。忽必烈聞言,怒不可遏,言道:“昔日花剌子模斬殺蒙古商隊,吾祖成吉思汗怒而滅之。如今日本重蹈覆轍,吾定當將其百姓屠戮殆盡。”卻有臣下奏道:“如今南宋初平,數十萬降軍人心未定,若是傾國東征,隻怕有生變異。”忽必烈笑道:“此事我早已慮及,本汗自有妙計。你等且聽我道來。”眾人聽了忽必烈一番言語,無不拍案叫絕。欲知忽必烈有何妙計,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