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本能之變(1 / 2)

秀吉為主報仇,之後擁立織田幼子織田三法師為織田家督,聲威大震,諸大名紛紛歸順,之後擁立織田幼子織田三法師為織田家督。柴田勝家卻不以為然。這勝家是一員猛將,力大無比,戰功赫赫,向來為信長所倚重。今信長一死,眼見秀吉大有取而代之之勢,心中不服,未免動了起刀兵的念頭。秀吉也早有準備,聯合德川家康一同對戰勝家,秀吉麾下七員大將,分別喚作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加藤嘉明、肋阪安治、片桐且元、平野長泰、糟屋右武則,個個神勇, 1583年兩軍大戰於賤嶽山麓,七人殺人如麻,人稱“賤嶽七本槍”,此戰勝家兵敗自殺,秀吉虜獲了美女澱姬。那澱姬長得花容月貌,楚楚動人,更兼知書達禮,善解人意。秀吉仰慕已久,今日弄到這美女,大喜過望,日夜留在身邊。轉過年來,澱姬為他生了秀賴。年過半百,膝下無子的秀吉,自然高興萬分。

自得了澱姬、秀賴後,秀吉福星高照,統一日本進展順利。1585年占四國島,1587年蕩平九州島,1591年征服奧羽。日本國終於統一於秀吉刀劍之下。 這秀吉既已武功赫赫,朝廷褒獎有加,1585年任命秀吉為關白, 1586 年又任命他為太政大臣,賜姓豐臣。1591年,秀吉將關白之職讓給養子秀次,自己稱 “太閣”。一班趨炎附勢之徒,紛紛拜倒在豐臣門下,打躬作揖,隻管頌稱 “豐太閣”。這豐太閣便在京都南郊的桃山修築城堡邸宅,宅內裝金鋪銀,一派豪華氣象。更修黃金茶屋,舉行大茶會,招待如雲賓客。

卻說豐臣秀吉閑來無事,四處巡遊,這日行至肥前國鬆浦郡,憑海遠眺,放眼望去,隱約見得幾處黑點,秀吉問道:“彼乃何處?”肥前守護小西行長答道:“那邊是對馬島,再往前去,便是朝鮮國境。”秀吉道:“那朝鮮之東,便是大明國也?”行長道:“正是。”秀吉不由心旌動蕩,思緒萬千,暗道:“我聽海盜頭目九鬼嘉隆所言,那明朝國土無比廣袤,物產豐饒,景色壯麗,絕非日本能及。若能出動百戰雄師,先取朝鮮,再滅明國,之後將國都遷往北京,我再坐鎮寧波,揮師西征印度,普天之下,盡歸我有,豈不美哉。”想及此處,秀吉回首與眾臣道:“眾卿家,眼下島內升平,汝等再無建功立業機會,現今我領你等渡海遠征,拓土千裏,財寶美人,任你所取,不知諸位意下如何。”眾將早已閑的慌悶,早想尋機打仗,無不歡呼雀躍,唯有德川家康道:“我聞明國人口眾多,富饒無比,又有甲兵百萬,怕是不宜攻取。”九鬼嘉隆搶道:“明國人口雖多,然個個文弱,不似我國人民彪悍;明國雖富,卻是昏君誤國,當今萬曆皇帝,十餘載未曾上朝,又有奸臣當道,豈能與我等君臣相比;明國甲兵雖多,然多貪生怕死之輩,我日本刀劍銳利,士卒武勇剛健,號令一下,掩殺過去,還不是勢如破竹,風卷殘雲。”秀吉亦道:“我亦聞明國自嘉靖皇帝以來,江河日下,昔日三十六名海寇,便可縱橫江、浙、皖三省,在南京城十餘萬大軍眼皮之下招搖過市,遑論我精銳之師。一旦出兵,明軍必畏我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摧!”德川家康言道:“既如此,臣願為主公穩固關東地區。”信長道:“如此也好,此番遠征,便不叫你去。”斥退家康,便令小西行長在海邊修築堡壘,充作侵朝前沿指揮部。五月便建一大城,喚作名護屋。又遣人往琉球朝鮮收購海圖、船隻、木材、火藥等物。

1592年,豐臣秀吉準備完畢,遣使致書朝鮮國王李昖,雲道:“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而直入於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李昖回道:“明,吾之父母也。豈能背父母而結匪類。”不允。秀吉聞言,既遣九路大軍,殺向朝鮮。哪九路?第一路小西行長,統兵一萬一千;第二路加藤清正,統兵兩萬兩千;第三路黑田長政,統兵一萬二千;第四路島津義弘,統兵一萬四千五百人;第五路福島正則,統兵兩萬五千;第六路小早川隆景,統兵一萬五千;第七路毛利元輝,統兵三萬;第八路宇喜多秀家,統兵一萬一千;第九路羽柴秀勝,統兵一萬一千;又有九鬼嘉隆統領九千水兵,大小三軍,一齊進發。人人要鬥,個個欲爭。一行人馬,各隨隊伍,甚是嚴整。前軍二隊,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先鋒,總領行軍;後軍四隊,合後將軍監督;左右八路軍馬,羽翼旗牌催督。宇喜多秀家鎮握中軍,執鞭催馬,指點軍兵進發。眼看一場浩劫便要降臨朝鮮,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秀吉為主報仇,之後擁立織田幼子織田三法師為織田家督,聲威大震,諸大名紛紛歸順,之後擁立織田幼子織田三法師為織田家督。柴田勝家卻不以為然。這勝家是一員猛將,力大無比,戰功赫赫,向來為信長所倚重。今信長一死,眼見秀吉大有取而代之之勢,心中不服,未免動了起刀兵的念頭。秀吉也早有準備,聯合德川家康一同對戰勝家,秀吉麾下七員大將,分別喚作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加藤嘉明、肋阪安治、片桐且元、平野長泰、糟屋右武則,個個神勇, 1583年兩軍大戰於賤嶽山麓,七人殺人如麻,人稱“賤嶽七本槍”,此戰勝家兵敗自殺,秀吉虜獲了美女澱姬。那澱姬長得花容月貌,楚楚動人,更兼知書達禮,善解人意。秀吉仰慕已久,今日弄到這美女,大喜過望,日夜留在身邊。轉過年來,澱姬為他生了秀賴。年過半百,膝下無子的秀吉,自然高興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