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是1948年的秋天,小妤姐看我早就讀了《詩經》、《書經》等一大批新書,“四書”已經放在一邊不用了,便把這一摞舊書收在一起,帶回她的房間裏。多少天以後,重新放置在我的書桌裏的“四書”,已經熨得平平展展,簡直像新的一樣。我現在記不起來,這布條是她捆的還是我捆的,反正從那以後,這一套書我再也沒有翻檢過。因為過了舊曆年,我就進入了鎮上的補習班,半年後,又考取了縣城的中學。此後,麵對的是全新的視界,便再也沒有機緣接觸這些舊書了。
現在,翻看著這一冊冊的線裝書,有如舊夢重溫,說不出滋味是酸是甜,情懷是悲是喜,也許是幾分欣慰又夾雜著絲絲的悵惘吧。翻著翻著,我突然發現《論語》上卷裏夾著一張寫在帶格的彩紙上的字條。鉛筆字,不怎麼熟練,有些歪歪扭扭,卻寫得十分認真。三十幾個字,都是豎著寫的(標點是我加的,改了兩個錯別字):
我要走了,也許以後我們再也不能見麵了。
囑咐一句話:你太淘氣,鬧了幾次危險了。
盡管過去沒有見過小妤姐的字跡,但我知道肯定是她寫的,不會是別人。
小妤姐是誰?她是我的塾師劉璧亭先生的小女兒。
要看她待我的那種真誠,那份情意,簡直像我的親姐姐一樣,其實,我們之間沒有任何親屬關係。應該說,在我整個就讀私塾期間,除了嘎子這個鐵哥們兒,還有一個“課外指導”,就是小妤。
她小小年紀便遭遇到慘痛的不幸。十歲那年,在警察署長家充任家庭教師的母親,因為遭到東家的奸汙而含憤跳進了遼河。從此,她便開始了流離轉徙的動蕩生涯——先是嫁到鄰縣的姐姐把她接了過去;待到劉先生在我們村裏安頓下來,她又從姐姐那裏回到父親身旁。父親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影響,不讓她念書識字。可是,由於她賦性聰敏,又兼較長時期在私塾這種文化環境裏熏陶,也懂得許多文化知識。她認識許多字,而且,背得出來《弟子規》、《名賢集》、《神童詩》中的不少詞句。
小妤姐的性格有些內向,比較孤僻,平素很少和鄰居的孩子們交往,這可能和她從小就遭遇苦難、失去母愛有關係;但與我卻很合得來,用現在的話講,共同語言比較多。我雖然小她三歲,個子卻比她還高,生就一副“孩子王”的英雄氣概,又兼天資穎悟,課業拔尖,因此,很受她的青睞。
有一次,我們坐在一起閑談,說起了她的名字。她說:
“小妤,是我的小名,母親起的。我出生時,父親已經四十多歲了,因此,我的大名叫作晚芳;後來父親又說,還是叫野芳好。待到我母親去世以後,父親日夜思念,為了紀念我的母親,便放棄了我的大名,叫起了小名。”
記得,那是1948年的秋天,小妤姐看我早就讀了《詩經》、《書經》等一大批新書,“四書”已經放在一邊不用了,便把這一摞舊書收在一起,帶回她的房間裏。多少天以後,重新放置在我的書桌裏的“四書”,已經熨得平平展展,簡直像新的一樣。我現在記不起來,這布條是她捆的還是我捆的,反正從那以後,這一套書我再也沒有翻檢過。因為過了舊曆年,我就進入了鎮上的補習班,半年後,又考取了縣城的中學。此後,麵對的是全新的視界,便再也沒有機緣接觸這些舊書了。
現在,翻看著這一冊冊的線裝書,有如舊夢重溫,說不出滋味是酸是甜,情懷是悲是喜,也許是幾分欣慰又夾雜著絲絲的悵惘吧。翻著翻著,我突然發現《論語》上卷裏夾著一張寫在帶格的彩紙上的字條。鉛筆字,不怎麼熟練,有些歪歪扭扭,卻寫得十分認真。三十幾個字,都是豎著寫的(標點是我加的,改了兩個錯別字):
我要走了,也許以後我們再也不能見麵了。
囑咐一句話:你太淘氣,鬧了幾次危險了。
盡管過去沒有見過小妤姐的字跡,但我知道肯定是她寫的,不會是別人。
小妤姐是誰?她是我的塾師劉璧亭先生的小女兒。
要看她待我的那種真誠,那份情意,簡直像我的親姐姐一樣,其實,我們之間沒有任何親屬關係。應該說,在我整個就讀私塾期間,除了嘎子這個鐵哥們兒,還有一個“課外指導”,就是小妤。
她小小年紀便遭遇到慘痛的不幸。十歲那年,在警察署長家充任家庭教師的母親,因為遭到東家的奸汙而含憤跳進了遼河。從此,她便開始了流離轉徙的動蕩生涯——先是嫁到鄰縣的姐姐把她接了過去;待到劉先生在我們村裏安頓下來,她又從姐姐那裏回到父親身旁。父親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影響,不讓她念書識字。可是,由於她賦性聰敏,又兼較長時期在私塾這種文化環境裏熏陶,也懂得許多文化知識。她認識許多字,而且,背得出來《弟子規》、《名賢集》、《神童詩》中的不少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