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亦即人類的活動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獨一以當下不再為條件的。當曆史成其為曆史,它作為曾在,即意味著不複存在,包括特定的環境、當事人及其活動場景、般般情事,在整體上已經永遠消逝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在場的後人——史學家選擇、整理史料,進行文本化處理,必然存在著主觀性的深度介入。古今中外,不存在沒有經過處理的史料。而岩畫的獨特性在於它是由當事人親手製作的,無論其為寫實造型,還是采取象征寓意風格,抑或是運用抽象符號手法,所展現的都是當時當地情景。
岩畫的製作,需要精巧的構思、嫻熟的技藝。專家分析認為,大多出自獵人之手,有一些可能還有巫師的參與策劃。作為遠古先民創造性的自我表述形式,岩畫不僅形象地記錄了族群自狩獵時代經原始部落到駐牧定居生存方式的連續性進程,而且,折射出古代人群的哲學觀念、宗教信仰、審美意識、向往追求等精神信息。
此刻,當我們麵對這些“粵自盤古,生於太初”的遠古遊牧時代的文化遺存,人類史前時期的藝術珍品,想到它們閱千古而長新,曆萬劫而不磨,神奇地存留到今天,又怎能不動心動容、感發興起,為之驚奇、為之慶幸、為之振奮呢!
二
此間麵對黃河,山勢巍峨,空間閎闊。進入山口,舉頭望去,但見溝穀兩側的石壁上,隨處鑿刻著一幅幅形象奇異、耐人尋味的人麵像。
其中最為醒目的是那幅名聞遐邇、被封為“鎮山之寶”的太陽神像。原始先民把人丁的繁衍、畜群的興旺、水草的豐茂,統統歸功於上天的恩典、神靈的賜福。出於由衷地感戴,他們對於心目中的圖騰以及各種崇拜對象,都要畫影圖形,加以膜拜。那麼,最為感恩、敬仰的,無疑就是天天露麵、朗照人寰的日輪了。於是,便在岩石上繪製、鑿刻出太陽的形象,並將其人格化,然後通過一定的儀式進行拜祭。鑒於太陽起自東方,光芒四射,形象渾圓,畫像便也麵朝正東,頭上刻有放射形線條,麵部呈滾圓形;雙眼重環,睫毛聳動;鼻子、嘴巴連結成半圓形。整個麵部神情威嚴、峻烈,令人心生敬畏。太陽是高懸天上的,畫像也刻在四十多米的高處,充分顯現其應有的尊嚴。
與這種特寫式的岩刻頭像形成鮮明的對照,我還看到一幅蘊含複雜、賦形奇特的畫麵:左右兩旁各有一個左手印,左邊手印下刻著一隻低頭的山羊和一隻前腿下跪的犛牛,右邊手印的上下方各有一個人麵像。兩隻手印的中間站著一個雙臂揚起的人,上麵的顯著位置刻有一個環眼圓睜的桃形人麵像。畫圖十分生動有趣,可是,它所彰顯的內容是什麼呢?端詳了半晌也不得其解。經過請教陪同的專家,才弄清楚原來這是一份具有契約性質的文件——以岩畫形式確認古代兩個部落之間的隸屬關係。手印象征著權力。左邊那個部落已為右邊部落所征服,隨之它的人口與牲畜也全部劃歸右方部落所有。桃形人麵像象征著神祗。有神、人共鑒,石畫為憑,這份契約自然具備了無可置疑的效力。
曆史,亦即人類的活動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獨一以當下不再為條件的。當曆史成其為曆史,它作為曾在,即意味著不複存在,包括特定的環境、當事人及其活動場景、般般情事,在整體上已經永遠消逝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在場的後人——史學家選擇、整理史料,進行文本化處理,必然存在著主觀性的深度介入。古今中外,不存在沒有經過處理的史料。而岩畫的獨特性在於它是由當事人親手製作的,無論其為寫實造型,還是采取象征寓意風格,抑或是運用抽象符號手法,所展現的都是當時當地情景。
岩畫的製作,需要精巧的構思、嫻熟的技藝。專家分析認為,大多出自獵人之手,有一些可能還有巫師的參與策劃。作為遠古先民創造性的自我表述形式,岩畫不僅形象地記錄了族群自狩獵時代經原始部落到駐牧定居生存方式的連續性進程,而且,折射出古代人群的哲學觀念、宗教信仰、審美意識、向往追求等精神信息。
此刻,當我們麵對這些“粵自盤古,生於太初”的遠古遊牧時代的文化遺存,人類史前時期的藝術珍品,想到它們閱千古而長新,曆萬劫而不磨,神奇地存留到今天,又怎能不動心動容、感發興起,為之驚奇、為之慶幸、為之振奮呢!
二
此間麵對黃河,山勢巍峨,空間閎闊。進入山口,舉頭望去,但見溝穀兩側的石壁上,隨處鑿刻著一幅幅形象奇異、耐人尋味的人麵像。
其中最為醒目的是那幅名聞遐邇、被封為“鎮山之寶”的太陽神像。原始先民把人丁的繁衍、畜群的興旺、水草的豐茂,統統歸功於上天的恩典、神靈的賜福。出於由衷地感戴,他們對於心目中的圖騰以及各種崇拜對象,都要畫影圖形,加以膜拜。那麼,最為感恩、敬仰的,無疑就是天天露麵、朗照人寰的日輪了。於是,便在岩石上繪製、鑿刻出太陽的形象,並將其人格化,然後通過一定的儀式進行拜祭。鑒於太陽起自東方,光芒四射,形象渾圓,畫像便也麵朝正東,頭上刻有放射形線條,麵部呈滾圓形;雙眼重環,睫毛聳動;鼻子、嘴巴連結成半圓形。整個麵部神情威嚴、峻烈,令人心生敬畏。太陽是高懸天上的,畫像也刻在四十多米的高處,充分顯現其應有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