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堅信:“假使他的生命融化在大眾裏麵,假使他天天在為這世界幹些什麼,那麼,他總在生長,雖然生老病死仍舊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業——大眾的事業是不死的,他會領略到‘永久的青年’。”
二
隔壁就是汀州賓館。回到下榻處,我再次打開秋白烈士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給我們的靈魂自白——《多餘的話》,更真切地走進他的精神深處,體驗那種靈海煎熬的心路曆程。
秋白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句古詩作為開頭語,揭櫫了他的濃烈的憂患意識與擔當精神,這是他長期以來耿耿不能去懷的最大情結,也是中國知識精英的共同心態。
想到為之獻身的黨的事業前路曲折、教訓慘重,他憂心忡忡;對於血火交迸中的中華民族的重重災難,他深切反思。他以拳拳之心“擔一份中國再生時代思想發展的責任”,感到有許多話要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可是,處於鐵窗中不宜公開暴露黨內矛盾的特殊境況,又隻能采取隱晦、曲折的敘述策略。
在語言的迷霧遮蔽下,低調裏滾沸著情感的熱流,閃爍著充滿個性色彩的堅貞。他以承荷重任未能恪盡職責而深感內疚;也為自己身處困境,如同一匹羸弱的馬負重爬坡,退既不能,進又力不勝任而痛心疾首。這樣,心中就蓄積下巨大而深沉的痛苦。
至於一己的成敗得失,他從來就未曾看重,當此直麵死亡、退守內心之際,更是薄似春雲,無足顧惜了。即使是曆來為世人所無比珍視的身後聲名,他也同樣看得很輕,很淡。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無視個人名譽。他說過,人愛惜自己的曆史比鳥愛惜自己的羽毛更甚。隻是,他反對盜名欺世,徒有虛聲,主張令名、美譽必須構築在真實的基礎上。
他是我國無產階級文學藝術當之無愧的奠基人,可是,卻自謙為“半吊子文人”。這裏沒有矯情,隻是不願虛飾。他認為,價值隻為心靈而存在。人,縱使能騙過一切,卻永遠無法欺蒙自己。一瞑之後,倘被他人謬加塗飾,縱使是出於善意,也是一種傷害,更是一種悲哀。
真,是他的生命底色。他把生命的真實與曆史的真實看得高於一切,重於一切,有時達到過於苛刻的程度。為著回歸生命的本真,保持靈魂的淨潔,不致懷著愧疚告別塵世,他“有不能自已的衝動和需要”,想要“說一些內心的話,徹底暴露內心的真相”。於是,以其獨特的心靈體驗和訴說方式,向世人托出了一個真實而完整的自我,對曆史做出一份莊嚴的交代。這典型地反映出中國知識分子的本質特征,也是現時日漸式微的一種高尚品格,因而彌足珍重。
他的信仰是堅定的,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否定革命鬥爭的話,但也不願挺胸振臂做烈士狀,有意地拔高自己。他要敞開嚴閉固鎖的心扉,顯現自己的本來麵目。當生命途程瀕臨終點的時候,他以足夠的勇氣和真誠,根絕一切猶豫,把赤裸裸、血淋淋的自我放在顯微鏡下,進行毫不留情的剖析和審判。
他堅信:“假使他的生命融化在大眾裏麵,假使他天天在為這世界幹些什麼,那麼,他總在生長,雖然生老病死仍舊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業——大眾的事業是不死的,他會領略到‘永久的青年’。”
二
隔壁就是汀州賓館。回到下榻處,我再次打開秋白烈士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給我們的靈魂自白——《多餘的話》,更真切地走進他的精神深處,體驗那種靈海煎熬的心路曆程。
秋白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句古詩作為開頭語,揭櫫了他的濃烈的憂患意識與擔當精神,這是他長期以來耿耿不能去懷的最大情結,也是中國知識精英的共同心態。
想到為之獻身的黨的事業前路曲折、教訓慘重,他憂心忡忡;對於血火交迸中的中華民族的重重災難,他深切反思。他以拳拳之心“擔一份中國再生時代思想發展的責任”,感到有許多話要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可是,處於鐵窗中不宜公開暴露黨內矛盾的特殊境況,又隻能采取隱晦、曲折的敘述策略。
在語言的迷霧遮蔽下,低調裏滾沸著情感的熱流,閃爍著充滿個性色彩的堅貞。他以承荷重任未能恪盡職責而深感內疚;也為自己身處困境,如同一匹羸弱的馬負重爬坡,退既不能,進又力不勝任而痛心疾首。這樣,心中就蓄積下巨大而深沉的痛苦。
至於一己的成敗得失,他從來就未曾看重,當此直麵死亡、退守內心之際,更是薄似春雲,無足顧惜了。即使是曆來為世人所無比珍視的身後聲名,他也同樣看得很輕,很淡。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無視個人名譽。他說過,人愛惜自己的曆史比鳥愛惜自己的羽毛更甚。隻是,他反對盜名欺世,徒有虛聲,主張令名、美譽必須構築在真實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