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4.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1 / 2)

正文 94.蘇聯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

1928年夏天,高爾基住在列寧格勒。他經常坐在窗子旁邊工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外飛到了桌子上。高爾基打開紙團,上麵寫著:“親愛的高爾基同誌,我是一名小學生。我想給您照張相,貼在我們的牆報上。請您讓他們放我進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爾基從窗口向外望去,看見人行道邊上站著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手裏拿著一架照相機。

“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麵前了。他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然後用手指了指沙發,說:“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妥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來。

“你怎麼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麼事。

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在家裏了。”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晚上,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麵來了一位攝影師。”

“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

“不是。是一家雜誌社的記者。”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讓他進來。”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曆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1901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命戰鬥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

1905年革命前夕,高爾基的創作轉向了戲劇,1901~1905年,他先後寫出了《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特別是《小市民》、《底層》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與新的精神麵貌,表現了他們為自己權利而鬥爭的決心與樂觀情緒,它們的上演,在當時俄國的劇壇上引起了轟動。

1892年《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年)《鷹之歌》(1895年)

這三部讚美了熱愛自由、向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鬥的激情《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並充滿激烈內心衝突的人物。

《海燕之歌》(1901年3月)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鬥,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命戰鬥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讚。

《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1901~1905年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與新的精神麵貌,表現了他們為自己權利而鬥爭的決心與樂觀情緒,它們的上演,在當時俄國的劇壇上引起了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