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笑梅的腳不小心踩到了被風刮下來的樹枝上,扭了一下,鞋扣被跐掉了,還好,腳沒受傷。她拖著那隻鞋子緩慢前行,期盼能早點打上車。
這時老公李博文打來電話,問她到什麼地方了。要不要接她。楊笑梅說,當然要接了,鞋子壞了,不接我得赤腳走路了。
李博文說:你在一中學校的十字路口等著,我馬上過來。
十幾分鍾後,他推著自行車來到楊笑梅跟前。
老婆受苦了!
命苦啊!謝謝老公親自用“專車”來接。楊笑梅與老公開著玩笑,坐到自行車的後座上。
李博文也笑著說,我這兩個輪的專車比那四個輪的專車方便多了,基本不會堵車。楊笑梅很滿足地說,是啊!這才是真正的專車,一個駕駛員隻能帶一位乘客。
我的老婆就是和別的女人不一樣,人家是寧在寶馬車裏哭,決不在自行車上笑。楊笑梅說,我是甘願在自行車上笑,決不在寶馬裏哭。在我的眼裏寶馬不如“鐵驢”,有個好老公比什麼都重要。
李博文趟著一窪窪積水,用自行車推著坐在車後座上的楊笑梅,一邊走一邊說笑著。
梅梅,我問你,那姚笑冬是不是遇到這樣天兒就害怕?
害怕?哦,對對,聽高強說過,你怎麼知道?
推測。
瞧你那八卦樣兒!啥時學會推測了?
你就知道工作,家裏的事也不過過腦。
有一個過腦就行了,兩個人都過腦,意見不統一,不得打架啊!
老婆說的是啊,哎,等著我哪天給你一個大的驚喜!
給我還神秘啥?
好……到家了,請老婆下車!
這時,對門的趙姐從一輛嶄新的紅色本田車上下來,她鎖好車門,與楊笑梅夫婦打招呼:恩愛夫妻,令人羨慕啊!
都老夫老妻的了。你剛買的新車?楊笑梅扭頭看著那輛新車,笑著問。
嗯。趙姐手裏搖動著車鑰匙。
真漂亮!多少萬?
沒多少錢,不到20萬。
……
楊笑梅心想:20萬對於趙姐來說真是沒多少錢。
老公打開電子防盜門,趙姐走在前麵,楊笑梅在後麵一起上樓。
吃過晚飯,忙完了晚間的雜事。楊笑梅和李博文躺在床上,楊笑梅似乎要感冒,打了幾個噴嚏,她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老公,咱們是不是也買一輛汽車呀?你看鄰居們很多人都買了。
是,咱這棟樓裏很多人都買了車,我們單位也有很多人買了車。但是,過去騎自行車從不遲到的人們,自從開車上班後,每天都遲到。後來,他們為了不遲到,每天早晨要比騎自行車時提前一個小時出門,傍晚回家為了不在路上耗費太多的時間和汽油,他們就比騎自行車晚回家一個多小時。過去騎自行車上班是早8點出門,晚6點多到家,現在開車上班,他們是早7點出門,晚8點到家。我不知道他們這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為了向世人宣布“我有汽車,我是有車族”嗎?中國人是不是太好“顯擺”了?很多人都是為了虛榮心而活著。
那咱們的鄰居都還買車?楊笑梅不服氣地說。
你起床晚,很少看到鄰居上班的情況。我最近看到鄰居又騎自行車上班了,就問他為什麼不開車上班了。他說,以前騎自行車送孩子上學從來不遲到,開汽車送孩子上學,每天都遲到。所以,隻有再騎自行車了。在咱們樓後邊有不少汽車都用苫布蓋著呢。咱們樓上的大胖的媳婦,人家是一個銀行分行的行長,過去每天都開車上班,現在,人家每天騎自行車上班了。昨天早晨,你還在睡懶覺的時候,我在樓下看到人家穿著運動裝,頭戴頭盔,我還以為是自行車運動員呢,走近一看原來是她。我問她為什麼不開車了。人家說,騎自行車既環保又健身,一舉兩得呀!人家可是在東開發區上班,來回40多公裏呢。
你是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呀!咱們的隔壁最近也買車了。笑梅說。
是的。以前,他是每天走路上班,最近提升為處長了,開車可能是為了顯示身價吧。人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價值觀,不管當多大的官,也是難以脫俗的。
道理大家都懂,但誰都願意擁有一輛自家車。
李博文說,是,不管世界上哪個國家,“體麵的生活”,“有尊嚴的生活”,幾乎都不是“低碳生活”。從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來說,幾乎人人向往“富人生活”,人人都想成為富翁,看看當今世界各國富人的生活是個什麼狀況,幾乎清一色是“高碳生活”,坐車要大排量,辦公室、居室就連在路途的汽車上都是恒溫狀態。
李博文接著說,自行車,公交車,私家車,大排量車,豪華跑車。隨著耗能的增加,隨著碳排放的提升,呈逐級尊貴的梯階。越耗能,人們越向往,碳排放越多,越可以橫衝直闖。在我國某些城市,曾經出現過禁止小排量汽車行駛的禁令,但從來沒有禁止大排量汽車通行的禁令,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可能也不會有。在這個世界上,隻要你能消耗大量能量,隻要你能製造大量的碳排放,你就會受到人們的仰慕和尊重。這說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我們的人類還不夠成熟,還處於虛榮、攀比、顯擺、甚至很自私的層次。
李博文繼續說,城市發展不是越大越好,汽車更不是越多越好,道路的拓展永遠趕不上汽車數量的增長。中國的人口這麼多,交通絕不能靠私家車,大力改善和發展公共交通才是城市交通發展的根本出路。城市的道路擁擠,除了車多以外,也有人為的因素。這就是城市建設發展中理念的錯誤。近一二十年來,我國不顧自身國情,盲目照搬西方國家的城市發展模式,很多大城市在周邊建了很多“臥城”,也就是專門睡覺的城市,人們白天在城裏工作,夜晚回到城市周邊的“臥城”睡覺。人們像“候鳥”似的早晨從城外向城裏“飛”,傍晚再從城裏向城外“飛”。不少住在城南的去城北上班,住在城北的去城南上班,城東的去城西,城西的去城東。這樣幾百萬人每天早晚兩次在城市裏雙向流動,能不堵車嗎?地鐵、公交車能不擁擠嗎?一個城市每天上千萬人次的流動所消耗的能源,所排放的廢氣廢物,城市能不汙染嗎?過去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工作和居住大都在一起,宿舍區距離工作區都很近,很多連自行車都不用騎,走路就可以了。沒有大量的人員流動,道路自然就不會擁擠。
……
好了,今天講了這麼多,累了吧?我給你熱袋奶去,喝了就快睡吧,都11點多了。笑梅關心地說。
結婚這麼多年來,李博文還沒有在楊笑梅麵前連續說過這麼多的話。楊笑梅也是第一次聽老公講這麼多社會話題。在她眼裏,老公隻是個老實本分、關心老婆、孝敬長輩的“小老頭”,寫的一些雜文,自己也很少認真看過。不曾想,老公還是個非常有思想的人啊!通過今晚的談話,雖然有哄老婆嫌疑,但對老公有了新的、更客觀的認識。老公不愧為正教授,考慮問題就是深,看的問題就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