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12月28日到2017年4月23日,每到滑行日,當人們還在香甜的夢鄉之中時,機組人員就已起床,踏上前往機場的中巴了。東方破曉,天邊泛起了魚肚白,機組已經緊張地開始做滑行準備了。正值冬春兩季,上海不像北方那樣寒冷,但清晨還是冷氣襲人。

2016年12月28日,飛機初次滑行,出師不利。艙門幹澀關不上,幾個人用盡了吃奶的力氣,最後還是機務在外麵助力,才關上艙門。發動機啟動後,機長蔡俊鬆刹車,刹那間,飛機劇烈抖動,副駕駛吳鑫又試,仍是抖動,並伴有雜音,他們隻得停止試驗。經查刹車壓力參數有問題,說明事情不是一帆風順、想成功就能成功的。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所有人為了這一步,做了太多太多的付出和準備,太多人期待C919邁好第一步,一路順暢。但是,嚴酷的現實說明一帆風順不可能是常態,試滑就遭遇“啃”刹車,就像一個嬰孩剛邁開第一步就摔倒了。所幸他們很快查到了原因,讓供應商修改軟件,時隔一個月,解決了問題,初滑又開始了。

2017年2月28日至3月18日,他們進行了幾場低速滑行,完成了試驗點試驗要求,發現一些問題,出現一些告警信息,通過修改軟件和控製律得以解決。

2017年3月26日至4月13日,C919進行中速滑行,一場又一場,又是艱難的任務;一次又一次,又是嚴峻的考驗。他們同樣淩晨3點起床,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開始準備會,拿著手電筒做各種檢查。初升太陽送來慰問的霞光,明朗的藍天向這些年輕人招手,又是一次加速,一個台階又一個台階地攀登,認真嚴謹地試驗,刹車溫度高了,停車降溫再試。降落傘傘包太重,背著不方便操縱,幹脆不背。飛機在,人在;飛機萬一有意外,願與飛機共存亡。經過反複試驗,他們越滑越熟練,機組5人配合默契,各司其職完成所有試驗任務。

2017年4月3日,中速滑行結束了。這一天,馬菲感覺非常累,頭皮發漲,渾身無力,航後連續參加空管協調會和首飛討論會,晚上8點多鍾才回酒店,他沒有洗澡,一頭紮到床上就睡著了。

C919首飛機組太累了,他們還是貪睡的大男孩,深更半夜起床,高度緊張地工作,外人看著他們很光鮮,有誰知他們經受的勞累與煎熬。

2017年4月13日,中速滑行後,賀東風來到C919飛機旁,迎接機組,表示慰問,參加航後總結會,勉勵機組再接再厲,迎接更高速度、更高難度的考驗。

2017年4月16日,C919高速滑行開始了,機組充滿信心,一次比一次完美,一次比一次成功。高速滑行是接近首飛狀態的滑行,特別是高速抬前輪滑行,一加油門,飛機瞬間就可以離地飛起來了。為了完成這一任務,4月22日,機組又到工程模擬機上進行了一次複訓,真是飛行一瞬間,之前要訓練上百遍,重複再重複,百分之百為了成功那一天。23日,天公作美,萬裏無雲,C919像迎接大考,機組也像迎接大考,指揮監控大廳裏坐滿了專家、學者和領導,人們緊盯著大屏幕,等待激動人心的那一刻。

9點整C919滑到跑道端頭準備執行第一次高滑抬前輪,塔台給了放行指令之後,機長蔡俊問了一句:“大家準備好了嗎?”錢進、吳鑫、馬菲和張大偉齊聲響亮回答:“準備好了!”這聲音底氣十足,充滿自信。

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速度疾速上升,衝到了高滑狀態,機長將油門杆往前推了一點點,然後開始做抬輪動作,飛機姿態角從2度開始一直達到了5度,抬輪姿勢保持了整整11秒鍾,指揮監控大廳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許多人眼睛中滿含熱淚。

21次滑行試驗,機組經受了考驗,馬菲作為一名試飛工程師,在C919大型客機首飛中付出了辛勞,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馬菲說:“當C919騰空而起的那一瞬間,我心中產生一個奇妙的感覺,這個感覺在我人生路上第二次出現,第一次是我的女兒4年前誕生那一刻。”

青春是一首歌,理想是人生的夢,馬菲用自己的行動把理想寫上了祖國的藍天。

自古以來有“巾幗不讓須眉”之說,在今日中國商飛可以看到許多女性的英姿,如總裝製造中心總工程師薑麗萍,被譽為“上飛院的四朵金花”的4位女部長等。

在試飛中心也有兩位傑出的女同誌,一位是李楠,她先做試飛工程師,後考取了商業飛行執照,現在在家中休產假,沒能采訪到她,日後她將與男試飛員一起,駕駛C919大型客機翱翔在祖國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