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玩而笑之集 68.反貪是工作,受賄是生活(1 / 2)

二、玩而笑之集 68.反貪是工作,受賄是生活

反美鬥士,動輒斥宣傳民主的人為漢奸的司馬南先生,春節前赴美與早已定居在那裏的妻兒老小共度新春,他將在自由女神的懷抱裏呼吸著新的一年裏的自由的空氣。不巧的是,在飛機上遇到了他心目中的“漢奸”。當“漢奸”問他為何如此言行不一時,他坦然的回答道:“反美是工作,赴美居住是生活”。好一個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無獨有偶,最近某地某官員(恕我記不清他的大名了,這樣的人太多了,懶得記),一貫以廉潔、反貪聞名,可被查出受賄200多萬元,淪為貪官而鋃鐺入獄。套用司馬南先生的話,反貪是他的工作,受賄是他的生活。類似這樣工作與生活背離,言行表裏不一的人不在少數,大凡貪官在案發前都有清廉的外殼。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麼呢?為什麼高尚的外表和齷齪的內心能圓滿地統一在一個人身上而處之泰然呢?如果稍加剖析,就會在“燦爛的傳統文化裏”找到答案。

傳統的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對人們提出了較高的道德要求,如道、德、義、禮、廉、忠、信什麼的,做到的便是君子,做不到的便是小人、不肖。自古以來,上至帝王將相,下及販夫走卒,個個標榜自己做到了,是君子,其實誰也做不到。且不說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實則驕奢殘暴的帝王將相了,就是被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大成至聖的孔聖人,也不能言行一致,不能踐行自己所創立的行為準則。他口口聲聲說君君臣臣,做臣子的要忠於君王,可當魯國和晉國的兩個叛臣割地叛國時,他還躍躍欲試的打算做那叛國的宰相,好在弟子們勸阻及時,沒能做成,而保全了名節(見《論語》)。他口口聲聲說有教無類,對人要寬恕,可自己以做到魯國的司寇,就把持不同學術觀點的少正卯給哢嚓殺頭了。

連孔聖人都做不到,更遑論他人了。人人都做不到,可人人都標榜做到了,並以此成為衡量別人的行為標準,這便是工作的需要,是融入社會,獲得社會地位和錢財的敲門磚。明清兩代的八股考試,就是從四書五經裏找點殘破的句子來,代聖人立言,以此獲得高官厚祿——也就是一個好的工作崗位。這種標榜為謙謙君子、道德模範的做法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內聖”,就是把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修煉到聖人的境界。

內聖的結果就是人人是聖人,從而拋卻了製度的設計及約束,真的出現了問題,隻能怪個人內心聖得不夠不徹底。這樣的遺韻在今天也是隨處可見,反腐敗不從製度入手,以為靠幾首紅歌,幾篇學習心得,幾個典型人物就能解決問題。官員財產公示製度在國外行使了幾十年上百年,被實踐證明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是我們就是棄之如敝履,說到底還是太自信我們“內聖”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