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的經部書(1 / 1)

 過去的學齡兒童,真不知道是怎樣對付四書五經的,靠死背硬記,逐漸領會,居然能讀懂,並能學以致用,我想象不出這個過程。

崔東璧介紹他父親教孩子們讀經書的辦法是:

教人治經,不使先觀傳注。必先取經文,熟讀潛玩,以求聖人之意。俟稍稍能解,然後讀傳注以證之。

這就更玄了。“熟讀”,是可以想象的;“潛玩”就有些莫名其妙。一個小孩子如何能夠去“求聖人之意”呢?

但崔東璧絕不會是說誑話,他就是用這個辦法,造就成的一位大經學家。

崔東璧又說:

奉先人之教,不以傳注雜於經,不以諸子百家雜於經傳。……然後知聖人之心,如天地日月,而後人晦之者多也。

以上兩段文字,均見他的“考信錄自序”。後麵一段,是和上段相承,談他自己治經學的方法的。

學問一事,確實是有多種方法,多種渠道,不能刻舟求劍的。我天性駑鈍,基礎差,讀古籍,總是要靠注的。但也不喜歡過於繁瑣的注,並相信古注。也發現有些注,確是違反了著作的原意。

我對經書,肯定是無所成就了。難道就是因為我沒有上過私塾嗎?

難道中國的經書,必須在幼年時背過,才能在一生中,得到利用嗎?

當初,孔子向老子問道的時候,老子隻簡單地回答了幾句話: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者,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自古以來,經書對於人,人對於經書,不過如此而已,吾何恨焉!

1990年6月18日改訖。大熱,掛蚊帳。

 過去的學齡兒童,真不知道是怎樣對付四書五經的,靠死背硬記,逐漸領會,居然能讀懂,並能學以致用,我想象不出這個過程。

崔東璧介紹他父親教孩子們讀經書的辦法是:

教人治經,不使先觀傳注。必先取經文,熟讀潛玩,以求聖人之意。俟稍稍能解,然後讀傳注以證之。

這就更玄了。“熟讀”,是可以想象的;“潛玩”就有些莫名其妙。一個小孩子如何能夠去“求聖人之意”呢?

但崔東璧絕不會是說誑話,他就是用這個辦法,造就成的一位大經學家。

崔東璧又說:

奉先人之教,不以傳注雜於經,不以諸子百家雜於經傳。……然後知聖人之心,如天地日月,而後人晦之者多也。

以上兩段文字,均見他的“考信錄自序”。後麵一段,是和上段相承,談他自己治經學的方法的。

學問一事,確實是有多種方法,多種渠道,不能刻舟求劍的。我天性駑鈍,基礎差,讀古籍,總是要靠注的。但也不喜歡過於繁瑣的注,並相信古注。也發現有些注,確是違反了著作的原意。

我對經書,肯定是無所成就了。難道就是因為我沒有上過私塾嗎?

難道中國的經書,必須在幼年時背過,才能在一生中,得到利用嗎?

當初,孔子向老子問道的時候,老子隻簡單地回答了幾句話: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者,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自古以來,經書對於人,人對於經書,不過如此而已,吾何恨焉!

1990年6月18日改訖。大熱,掛蚊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