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93章:反對
送走萬貴妃這個瘟神之後,蕭月奴接下去要做的事情便是與太後及皇太後去議事殿和內閣的那些老臣商討軍國大事了。此時,從前方回來的探子已經帶著最新的戰報等候太後等人的駕臨。
“啟稟給位娘娘,我軍八萬與敵方戰鬥。但奈何對方是在太過凶悍,我軍傷亡慘重。”麵對高官在上,那探子語調不驚。
據他回稟,在這場剿匪戰鬥中,皇宮集結的正規軍隊共計八萬多人,目前卻已經死傷了六七千。而海寇總人數隻不過是四千餘人,現在依舊完全反抗,死傷卻隻有兩百來號人。
太後不聽則以,一聽頓時震怒不已:“荒謬,簡直是一塌糊塗,八萬人對四千人,即便是普通平民也足以將其壓倒,何以竟然死傷如此多的人數。”見太後發怒,皇後也覺得這場戰鬥實在是不可思議,而蕭月奴卻低著頭,悶不吭聲。
“太後娘娘,這麼多年來,我大陳國軍隊不知與海寇爭戰過多少次,不過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
“海寇善打遊擊戰鬥,而且生性彪悍勇猛,我軍積貧積弱,萬不是其對手。”
“賢妃娘娘妄動軍事,造成如今生靈塗炭的局麵,你恐怕難辭其咎吧!”
眾人說著說著,便將矛頭一一對準蕭月奴。而見這情形,蕭月奴也並不如何驚慌,隻是低著頭一聲不吭。
便在議事殿陷入一片混亂的時候,太後震怒不已:“放肆,你們這些官員實在是膽子越來越大了,竟然對賢妃娘娘無禮!”
“太後娘娘!”首輔胡閣老哼道,“祖宗家法有言,後宮不得幹政。太後作為國母,自然不在後宮之列。而蕭賢妃掌權之後,擅動兵戈,組建紅袖侍衛,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我大陳國陷入一片戰亂,他日若有變故的話,賢妃娘娘就將成為千古罪人!”
“妖妃無道,臣即便是萬死也要太後娘娘將其誅殺!”便在這時候,兩個大臣走上前來。而他們一開此頭,其他人更是紛紛效仿。看這情形,他們早就對蕭賢妃感到極度不滿。
望著這一切,皇太後不禁微微皺眉,偷偷地看著蕭月奴。
說實在的,雖說她覺得蕭月奴此舉目的是好的,一則收攬大權以對抗萬貴妃的勢力,另外則可以看出我朝軍隊的實力。如今兩兵交戰,我朝軍隊果然不堪一擊。而這其中,恐怕不是對方實力強悍這等簡簡單單的道理了。
想通這個道理,皇太後雖說有些擔憂,但很快就堅定地站在蕭賢妃這邊:“荒謬,如今當朝者乃是我這老太婆子,所有的決策也是我老太婆所決定的。你們這群光吃皇家飯卻不幹事的家夥,非但不幫著出謀劃策,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攔蕭賢妃的決定!”
“賢妃娘娘無道,何況皇上之死究係何人所為,賢妃娘娘也該有個說法!”
蕭月奴本來一直冷眼旁觀,突然聽對方將皇上之死說出來,她頓時心頭一驚,連忙怒喝:“陳大人,你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且不說皇上之死尚在調查之中,但說今日咱們所議定的事情便是如何解決我軍積弱的問題。你這招移花接木,未免用的也太不聰明了吧?”
對於皇上一死,蕭月奴一直以來都覺得是個憾事。雖說皇帝生前對她並不見得就好,但每想到那日與皇上之間的溫存,想到皇帝與萬貴妃之間的花前月下,蕭月奴就覺得痛心不已。
而最重要的是那孩子。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來,那孩子越發與皇帝相似了。雖是幼年,但眉眼中卻依稀有著皇上的英氣。每見到這樣的影子,她就對自己的罪惡感到心驚不已,覺得自己無端錯殺了一個好人!
“皇上之死日後再做定論!”便在蕭月奴緊張不已的時候,一旁的太後長長地吸了一口冷氣,“當日哀家既發了話就一定算數。所以,你們他日若是有確鑿證據來證明賢妃就是殺害皇上的凶手的話,哀家也定會依照當日的承諾辦事。而現在,咱們要討論的則是退敵!”
“就是!”見皇太後在一旁打圓場,蕭月奴哼道,“誰殺死皇上一事尚屬猜測,而軍隊積弱的原因,則是純屬事實了!”說著,她便厲聲責備朝中官員。
大陳國在周圍國家當中算是泱泱大國,但國富而民不強。區區數千海寇,這麼多年來一直壓著大陳國東海岸,而朝中大臣卻無人才可以領兵鎮壓。而造成這一切的結果,海寇凶悍是其次,最關鍵的則是本國官兵不團結。
這次大陳國鎮壓官兵中,集結了宋王、齊王、燕王以及朝廷本部軍隊,四大正規軍聯手剿匪,結果卻落得這般模樣,這完全是官兵之間不和所至。對於這點,蕭月奴當初在集結軍隊的時候就已經想的很清楚了。
以她的算計,剿匪聯軍中,燕王軍隊的實力最強而宋王軍隊的實力最弱,齊王的軍隊本就不是很多,在多年的消磨中更是實力大減。所以,聯軍中有能力與海寇一決雌雄的恐怕也隻有燕王派來的精兵以及萬元光的部隊。不過,這兩支軍隊各懷鬼胎,造成整體不和,故而戰敗。
蕭月奴說著,又道:“除此之外,軍隊戰況不利與內閣也有很大的關係!”
“賢妃娘娘,老臣自認為您剛才所說句句屬實,但若想借此而染指我們幾個文官,卻是有些牽強附會了!”對於蕭月奴口若懸河一般的質問,眾人均是無二話可說,卻隻在心底讚歎這隻不過十幾歲的女娃竟然如此之厲害!而這話,也正是皇太後想說的。
不過,蕭月奴既然將責任歸咎於內閣的話,那就不行!
“哼!”到了此時,蕭月奴也不敢再讓這些內閣老家夥有任何喘息的機會了,“這些日子以來,前線的官兵軍餉全無。而自古以來,祖宗家法規定朝廷裏的每項批文都要經過內閣。而這段時間以來,你們內閣卻總以後宮幹政為由,不予簽署,導致軍餉無法送到全線,可有此事?”
這段時間以來,蕭月奴不知道多少回向國庫調集軍需物資,但內閣卻死死不肯放口。這些老家夥,除了職責蕭月奴擅自發動戰爭以及“後宮幹政”之外,便什麼事情都不做。而對這一切,蕭月奴自然是看在眼裏。
她之所以不解決的原因,也是想造成如今的結果。到時候,她便有足夠的罪名將這夥不服從自己的老家夥給徹底鏟除!
那些老家夥本來還氣勢洶洶地要蕭月奴負責,而當蕭月奴說完這話之後,他們更是怒不可遏:“賢妃娘娘,我朝向無主動對外宣戰的前例,也正是因為我朝官兵積弱,當時我們才一力阻止賢妃此舉,沒想到竟然釀成今日之大禍!”